(2283)[转帖]红花草:“润芝”名源自于湘军重要将领胡林翼
毛泽东曾经用过“毛润芝”的名字。这个名字的来历,他曾经对通俗小说家张恨水详细解释过。1945年毛泽东在重庆时,百忙之中还会见了通俗小说家张恨水,并与他私下交谈了两个多小时。毛泽东对人的姓名一向很有兴趣。他问张恨水的名字“恨水”是否笔名,出自何意。张恨水回答“确是笔名。”张恨水原名“心远”。在他17岁那年在苏州第一次投稿时取的笔名即是“恨水”。南唐后主李煜词中有“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恨水”由此而来。他对毛泽东说:“人生有限,决不能让光阴像流水一样白白流逝,所以取这个笔名,也可随时听人称呼和看到‘恨水’两字,时刻勉励自己珍惜时光。可50年来,仍是蹉跎岁月。”那时的毛泽东很真的有礼贤下士爱惜人才的大家风范,他笑道:“先生著作等身,堪可欣慰,后主词哀怨凄凉之作,竟被先生悟出如此深意,可敬可佩。”接着就说起自己的名字“润芝”的来历:“我也用过许多笔名,却无先生之名寓意隽永,例如我以前常用的‘润芝’一名,便是在湖南一师读书时,杨怀中先生为我取的。有一次,我给杨先生的信中署名‘毛学任’,杨先生问我何故?我说学一学梁任公,杨先生便给了我一部《胡文忠公全集》。我反复读后,觉得胡林翼值得学习,胡字‘润芝’,我就改名‘学润’。杨先生对我说,司马长卿崇仰蔺相如改名相如,你既然尊敬胡润芝,就干脆改名‘润芝’吧。以后,师长和好友们多叫我润芝。”梁任公即梁启超。梁启超,中国近代维新派代表人物,近代中国的思想启蒙家,深度参与了中国从旧社会向现代社会变革的伟大社会活动家,民初清华大学国学院四大教授之一、著名新闻报刊活动家。他的文章富有独特的历史视角,令人深思,启蒙思想。胡林翼生于1812年,殁于1861年,晚清中兴名臣之一,湘军重要首领,汉族,湖南益阳县泉交河人。道光十六年进士。授编修,先后充会试同考官、江南乡试副考官。历任安顺、镇远、黎平知府及贵东道,咸丰四年迁四川按察使,次年调湖北按察使,升湖北布政使、署巡抚。胡林翼为人文武双全,且能诗能文,为官清廉,且重视教育,生前倾其所有,在益阳石笋瑶华山,修建了箴言书院“以公邑人”,培育人才,造福桑梓。后人蔡锷特别崇拜胡林翼的军事才能,把曾国藩、胡林翼的治军用兵之道编成《曾胡治兵语录》,蒋介石把这本书作为黄埔军校学生的必读教材,并签名题词赠给学生。从毛泽东年轻时的名字“毛学任”和“毛润芝”就可以看出他那时思想活跃,心怀远志,因此才可能从韶山走出,创建了一代伟业。但是毛泽东自己可能也没有想到,这位才华不在曾国藩、左宗棠之下的他极为崇拜的湖南老乡的府第,几十年后却毁于他的“三面红旗。”新中国建立以后,胡氏旧居为乡政府、农协会所在地。房屋一直保持比较完整。上世纪六十年代的人民公社大办食堂,许多失去房屋的社员蜂拥至宫保第,敲门窗,拆砖瓦,一个百年的大庄园就这样迅速“砖消瓦解”了。文化大革命时,生产队为开辟田园,将坚固的围墙凿倒,护城河沟填平,至此胡氏故居便销形匿迹,仅存房屋基础和一些残墙断壁。所有珍贵文物或流落民间,或毁坏丢失,仅有少量为国有博物馆收藏。刘少奇夫人王光美和其兄王光英因为名字里有“英”有“美”,在文化大革命期间也成了一条崇洋媚外以至叛国投降的一个罪证。如果“润芝”名不是为毛泽东所有而是一个其他什么人所有,在那个荒唐的年代也会成为一条罪状。因为胡林翼是镇压太平天国等农民起义的刽子手,可以想像,一个如此崇拜罪恶的封建王朝得力干将的人会被贴上什么样的标签!幸亏,是毛泽东曾用名是润芝!20120605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78590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