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9月2日星期日

(2349)[转帖]李吉诃德:读不懂的中国外交

前日写了篇《失信链》,说了说北京的水灾与政府,结果“敏感”了,结果就被“和谐”了。我不知道这篇的命运如何,但文字既出,与我也就没有了什么关系。用海明威的话就是“解脱”,用连斯基的话就是“都一样”。
  
  除去修改或补充,我很少回看自己的东西,大约视为泼出的水。哪怕有一位读者读过,我的文字便有了意义——那些没有读到的只是少了一点缘分而已。在当下世界,无缘的事情再寻常不过了。依旧还是钱锺书先生的老话:“鸡蛋好吃就行,何必一定要知道那只下蛋的母鸡?”。这是某些写作者的心理,但有一点不同,就是韩寒试图让大家不去过问那只下了“鸡蛋”的公鸭。这就有些值得商榷了。
  
  言归正传。所谓外交在全世界都是一门高深的学问,而中国外交显然就是这门学问中的翘楚。这里有一个标准,就是在智力正常的人看来,你从不知道中国外交的底牌究竟是一个2还是四个2,究竟是器质性的还是神经质的。
  
  通常,人们理解所谓外交就是为了自己国家的利益而对别国撒谎施骗的一种手段。中国外交秉承了中国哲学的精华,其境界自然无人可敌。但或许正是因为太过高深,反而把为何撒谎施骗的初衷忽略掉了,成了新闻发布会例行的口技表演。
  
  再者,中国外交从来弱于内政。即便是外交本身,对内所花的力气与心思也要更深一些。比如对外,多少年我们除了“抗议”以及“严重抗议”,很少其他,对内则完全不同,(此处自删三百字)。
  
  不久前,中国渔民跑到俄罗斯海面偷渔,结果被人炮击、扣押,死了人还要接受审判。偷盗可恶,该打该罚,但一定动用枪炮吗?何况船上还挂着中国国旗!我们不是有个“上合组织”,不是有若干“友好条约”吗?鉴于这些,俄罗斯军人何以不能先行警告,以至“严重警告”?即便中国渔民逃逸了也还有日后的照会、交涉、赔款等等。渔民们不过捕些海货而已,放一马又能怎样,何必大动干戈,致人死命?我想这事换在中国,大约就会“先礼而后不兵”,一切好说好说,先行将船送回,然后约见使节,亲切地询问最近是不是手头发紧,有没有困难需要援助?有事说话,何必要偷,给你不就完了?于是偷走的免单,还要额外奉送,以此结为“两国人民的友谊佳话”之类。
  
  中国历来对邻居最好,所谓“远亲不如近邻”。因为一直没有远亲——曾有的也已失去——,便对近邻尤其地好。但好的结果呢?就是俄罗斯因为偷渔打死中国渔民,朝鲜因为边贸打死中国公民,菲律宾越南印度日本因为领土与中国摩擦或兵戎相见,仿佛不如此都不好意思做中国的邻居似的。
  
  前段时间,似乎有两个菲律宾,或两个菲律宾总统。一个是向中国致谢,感谢中国为其供水项目提供了巨额资金与技术支持;一个是继续发表国情咨文,严正申明黄岩岛“主权”。
  
  其实根本不是两个菲律宾或两个阿基诺三世,而是两个中国罢了。
  
  还是几天前,据说天朝又出“大手笔”,一次性免除了越南500亿美元的账单。那是亚洲金融危机期间越南向中国伸要的贷款,越南不仅用它缓解危机,还用于增强军事实力,与中国抗衡。由此可见,天朝的慷慨实在令人匪夷所思。
  
  这就又出了一个问题:菲律宾的供水有了改善,北京的下水却还捉襟见肘。菲律宾的自来水不会死人,而北京却分明因为雨灾死了77人——我愿意相信这数字的真实,尽管还有许多尚未统计在内,但那些都是“河北漂过来的”,不在北京范围之内。
  
  “穷政府”还是“富政府”?这是个问题。中国每年的“三公”支出、市政建设、对外援助等等无一不显阔绰,只是到了水灾捐款忽然又成了“穷政府”,需要国民援助了。
  
  在我有限的记忆里,仿佛日本曾有意向中国赔款,但出于可以理解的谢意,被一只大手一挥免去了。而越南朝鲜之类,从来就是伸手,哪有一次对中国有过谢意?拿碗吃肉,摔碗骂娘,如此,两边的贱也就凸显出来,而且一边仿佛更贱。
  
  有高人试图要我们相信,中国外交其实是在下一盘“很大很大的棋”,类似丢兵运车、弃马将军那样。但这么多年过去,我们实在没有见到什么像样的将军——更不要说将死对方——,倒是周边那些不入流的棋手把我们将得七上八下,七荤八素。
  
  中国外交向来喜“政治”,不喜言利以及其他,于是开创了“以土地换和平”的先河。长此以往,也就留下了诸多难解的残局,令后人无从下手。
  
  谈到下棋,我“卖国”一下——我以为日本人才是个中高手。以钓鱼岛为例,无论文献还是法理,钓鱼岛都属中国领土,而实际上却在日本人手中。日本对钓鱼岛的手段算是真正的下棋:从私有化提案到议员登岛,从岛上祭奠到私人收购,从日美合约到国际斡旋,从国有化主张到欲派驻自卫队达到完全占领……。而中国的下法只是继续“注意到了”局势变化,继续表示“严重关切与强烈不满”,继续强调“以两国关系大局为重”,继续……。
  
  但愿钓鱼岛不再演成《一盘没有下完的棋》。凭意淫不能化解矛盾,幻觉不能解决争端。因为她并非单边的事情,也非所谓“意愿”的结果。
  
  为了不被“查水表”,我想了一下,还是到此为止为好。尽管我家没有水表,但也不妨来查水井;我家没有水井,不妨来查水塔;我家没有水塔,不妨来查水壶、水果、水笔……,我终归还是一条碳水化合物。

http://lijihede1794.blogchina.com/1299702.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