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65)[转帖]canxue911:故乡那些人那些事
春节七天假,故乡之于我,来去匆匆,仿佛一个驿站。短暂的停留之后,又开始了无根的漂泊。虽然故乡的见闻都是些琐碎的片段,但那些熟悉的人,陌生的事,却深深印在脑海之中,挥之不去。片段一:大年三十的下午,户外零下七八度,去街上买了10元钱的冥币和10元钱的鞭炮,去爷爷奶奶的坟上烧。如果不是堂弟跟着,我几乎找不到自己家的田地。周围全是清一色的苹果树,爷爷奶奶葬在一起。他们去世后,我一直没有去过他们坟上祭拜,没有任何的理由。坟冢上荒草丛生,了无生机,坟前一摊灰烬,是前几天父母来烧的。我没有说话,也没有难过的感觉,心情平静的磕了两个头就离开了。总觉得说什么太矫情了,爷爷奶奶应该明白我的心境。片段二:大年初一上午,苏北农村依然流行给长辈拜年的习俗。早上放鞭炮吃饺子,然后去给长辈拜年。因为是大家族,长辈比较多,需要挨家跑过去磕头拜年。族里的长辈都挺长寿的,有八十多的,有九十多的。在给一个近百岁的奶奶拜年时,她虽然耳聋了,竟然能一一叫出我们的名字,语言表达思路清晰,令我很好奇。离开这些老人时,我不知道明年的此刻,还能否见到他们。他们的生命此刻是以天来丈量的。片段三:大年初一上午,拜过年后,村子里的年轻人便聚集在一起赌博“诈金花”。A君是我老大(农村流行结拜,按年龄大小排序),他家院子里围满了人,八九个人围着一个小桌子,每个人面前都有一些钱。围观的看客比参与的更多,我也是其中之一。叫喊声,咒骂声,纠缠着烟雾,这就是农村的赌场。可以看得出,狡猾者是赌桌上的大赢家,默默无闻者往往是输家。听说B君在县城赌博,头天晚上赢了二三十万,第二天输了七十多万,家里把房子都卖了。赌桌上,他依然是一个参与者。又听说,邻村赌的更大,输赢都在百万。赌是农村的一种风气,但没想到如今赌的那么疯狂。片段四:大年初二晚上,和父亲聊天,父亲讲了很多过去的事情。家族在解放前在本地是大家族,方圆十里都是家族的土地,家族中和我爷爷同辈者,有大烟鬼子(解放后吞鸦片自杀了),有占山为王者,有国民党官员,也有共产党人士,爷爷在市区宪兵队当小宪兵。解放后土地改革,刚开始政策是鼓励自愿将土地交给国家,家族人士没有看到这一点。后来,被强制没收了。父亲讲,现在村里的异性者,都是以前的佃户,解放后转身成了贫农,翻身做了主人。我问父亲地主是不是对佃户很坏啊?父亲说,也没有。大爷爷负责看护大片田地,佃户边去偷,送些糖果给他,他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等到收获的季节,佃户都偷的差不多了,交给政府以后,已经所剩无几,副产品就是大爷爷收的糖果等小礼物。父亲还谈到了三年自然灾害。他说,当时江苏还算好的,安徽比较严重,饿死了不少人,很多逃荒者跑到江苏讨饭吃。当时没有什么烧的,父亲会和叔叔拉着平板车去上百公里的地方拉煤去,但路上有红卫兵拦着,要求背诵毛主席语录。父亲和叔叔都不识字,也不会背诵,便装哑巴顺利过关。父亲说,每天早晨起来不是下地干活,而是集合到一块儿背毛主席语录,又一次他和叔叔起晚了,没有去。被拉去批斗,批斗者说,就你们两个,还想造反吗?父亲讲,文革的时候,家族是受到冲击最大的,爷爷每天被拉出去批斗,差点没死了。其中一个大伯因为私下喝酒的时候,说了句对主席不敬的话,被告密,结果被发配东北劳教了近20年。片段五:大年初四,在结拜兄弟家里面喝酒。讲到一个中学的同学C君。C君酒后开车送人回来出了车祸,桑塔纳2000完全报废,他也毁容了,脸上缝了100多针,福大命大的是他身上没有任何的伤。还记得初中上学的时候,他开农用三轮车,结果开进坑里了,被水箱烫伤,头上全是疤。如今100多针,不敢想象,现在变成什么样子了。朋友说,如果车里有安全气囊,他也不会挨100多针了,买车还是要开好车。片段六:还是在酒桌上听到的。村里C君,印象中他还不到二十岁,如今判了刑。初中辍学后,走向了黑社会,背上纹了关公以及龙凤之类的东西。在苏州某娱乐场所看场子,遇到闹事者,一帮人将人打的半死,然后抬着扔进了江里,结果过来一条船,正好将人碾死。杀人后,同伙都跑了,他还回去睡觉,结果被抓了。因为不是主犯,没有判死刑,至于判了多少年,他家里人不讲,别人也不知道。老大讲,背上纹关公的没有一个好下场。县城有三个背关公的,一个开大货车被撞死了,一个混黑社会被砍死了,现在这个也坐牢了。他得出的结论是,纹身也是有讲究的。片段七:堂弟D君比我小一岁,已经有两个小孩了。去年去新疆克拉玛依市打工,主要干焊工,一年的收入在四万左右。平时一个月发600多元的零花钱。年前发了一万多。过年时,我跟着他去包工头那里又要回一万多,剩下的一万多说要到三月份才能拿到。堂弟说年后不准备去新疆了,钱不好要,活又累。准备年后去深圳开船捞紫菜去,他姐夫刚买了两条船,正需要人手。片段八:邮政储蓄所,堂弟正准备把刚领的一万多块钱存起来,遇到了本家的E哥。他说,小弟不要存了,把钱放我这里,一年后一万给你一万二。小弟知道他在放高利贷,就婉言拒绝了。现在高利贷在农村非常普遍,一哥们说,他父亲为了给他哥哥在北京买房子,贷了三十万,利息是一毛五。在市区高中同学说,他妈妈以前也放高利贷,都是几百万几百万的放,利息在七八分到一毛。现在不干了,看到国家政策在调整,可能会严打高利贷行为,准备转行开饭店。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7228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