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8月3日星期三

(1272)[转帖]非功:从脊梁奖看中国论坛的现状

脊梁奖出炉了,我们的倪萍姐姐再一次的被推到了风口浪尖,成为了众多网民争论的焦点。以李承鹏为代表的一伙人认为她是软骨头,不配拿脊梁奖;而一大群喜欢倪萍的网友则在坚挺她。

倪萍以前一直是我非常喜欢的一个主持人,从90年代开始,一直连续多年主持正大综艺和春晚,其给人的形象是温柔、知性、健康而开朗。后来她从央视的舞台慢慢的退出,也知道她与陈凯歌的那一段事,觉得这个女人其实很不容易,爱情的道路上实在是有很多磨难。本来她也一直以较完美的形象从我的记忆中淡去,可近几年她又再次活跃在了我们的视野中,首先是看到了一个她代言的一个广告,已经是苍老、臃肿了不少,完全没有以前那种健康、美丽的形象。再次是年初她再次爆出惊人的言论,作为代表,我从来不投反对票,不给党添麻烦。也正是这句话,让人质疑她的参政水平,也才会引起今天的脊梁之争。

我想倪萍可能和绝大多数年纪相仿的人一样,其参政的理念就是要听党的话,不给党添乱子,做一个党的好女儿。永远听党的话,永远跟党走,这是我们从小所受的教育,如果这么多年来不是受到了现实中不公平的待遇,或者说以一个开放的思想接触了不同的观点,可能这句话会牢记一辈子。倪萍当然是哪种会对党的恩情牢记一辈子的人,因为党一直对她不薄;另外,她也已经年满五十了,脑子里根深蒂固的思想此时的确很难改变。虽然有人质疑她的参政水平,可大都言词激烈,不甚中听,因此,怀有抵触心情的她更是忠言逆耳,难以接受了。而她后面微博发文以管教自己儿子的趣事来述说其对自由的理解则更加体现了她是一个感性、简单,却又很和蔼的女性,这正如中国千千万万年纪和她相仿普普通通的女性一样。

倪萍是否获得脊梁奖并不重要,这个奖始终不会落在韩寒或者李承鹏身上,因为这是倪萍所代表的那个圈子、那群与她持有相同理念的人给她颁发的奖。因而这场争论本应是两种不同理念之间的辩论,可是很不幸的是这个女人却成为了辩论的焦点,成为了众人的靶子。此时,反对者已经不记得她也曾经给我们带来许多快乐,她也是一位母亲、一位妻子。

这就是中国论坛的一个怪现状,在争论中,大家慢慢的失去了目标和理性,本来应该是理念的争鸣后来就变成了双方的对骂。理性被感性所战胜了,越是骇人听闻、越是触目惊心的帖子约能吸引更多人的眼球,也越能吸引人加入骂的战团。而这个时候,谁还能显示出自己在道理上更胜一筹,谁是真正站在正义这一边?这让我怀疑,很多高举民主旗帜的人,其想法其实可能和那些听党话的人并没有什么区别。虽然他们嘴里面在诅咒着现实的黑暗,在向往着民主,可是他们并不能包容其它的哪怕和自己的意见稍左的观点,对于那些异见者,他们也是恨不能处以极刑,使其消亡。只不过他们在喊着另外一个口号,打着另外一面旗帜而已。

很有趣的是,我经常看到一些向往民主的人在表达自己不满的时候在引用下面的言语:“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与之作斗争的奴隶,是革命家。不意识到自己的奴隶地位而过着默默无言、浑浑噩噩的奴隶生活的奴隶,是十足的奴隶。津津乐道地赞赏美妙的奴隶生活并对和善的好心的主人感激不尽的奴隶是奴才,是无耻之徒”。这出自列宁,曾被无数红色革命家所引用,并且激励着他们与敌人做着残酷的斗争,抗日战争、解放战争、也包括后来的文革。这句诗,尖锐、锋利,至今读起来仍然不寒而栗。它也告诉我们,人性中是存在着尖锐的对立,只有斗争,也就是将对手毁灭,才能实现真正的解放。这也让我怀疑,不管是喊着什么口号的人,其实他们骨子里可能都是一样的,只是代表了不同的利益而已。

如果一种制度是以消灭不同意见的人来实现统一的意志的话,那这根本就不能称之为民主。民主的内涵里面有着包容和妥协,它并不能简简单单的理解为一种制度。为什么我们看着西方的民主会觉得更有味道,而台湾的民主有时则像一场闹剧,那是因为在台湾只是形成了一种制度在保障大家都有公平竞争、公平发言的机会,可是他们并没有真正的养成民主的习惯,因此蓝绿双方会为了各自的利益大打出手,在陈水扁事件上会出于党派的利益而不顾其贪腐事实力挺他。这是因为他们仍执着于一己之见,甚至过于偏执,而失去了真正的包容的思想,更不用提妥协了。

我不知道中国的论坛何时才能真正平静、理性的探讨一些问题,看似热闹,各执己见,似乎有了一点民主的味道,可事实上五毛和愤青之争已经让双方的仇恨越来越深。谁都坚守自己的立场不肯退让半步,甚至忘记了我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在骂完娘之后还会去上学、工作,去给自己的孩子喂奶,去陪自己的爱人逛街,去问候一下自己的父母。

可能有人会觉得,包容、妥协是不是意味着大家都一团和气了,两种不同观点的碰撞是难免会出现激烈的交锋的。诚然,两个怀有不同的观点且均对自己的理念笃信不疑的人在一起交流难免会是一场激战,可是这场激战不应该变成了大家撸起袖子骂娘或者掐架,围观者虽众,但不明究竟的居多,大家更多的是凑热闹。而双方一旦发展为掐架,言辞就会越来越偏离真理,真会让人看起来更像一场闹剧。而让一场理性的争论最后演变为一场闹剧,变得是非难辨,这可能是某些人所期待的吧。娱乐圈的人是深谙其中的道理的,他们不时放出真真假假的消息,既为了炒作自己,也为了在自己的丑恶嘴脸被曝光后搅乱整个局面,让其变得是非难辨。

中国的论坛上,不乏喊口号、打旗帜的人,当然我并不否定其积极的作用,因为口号和旗帜比那些深奥的道理更容易深入人心。可是我们缺少了讲道理的人,缺少那些能够面对激动的人群仍能采取平静、温婉的态度和包容的心态来详细的阐明理念的人。这些也正是我们迫切需要的,因为如果还采取那种喊口号等蛊惑的方法来宣传自己,虽然能获得支持和响应,但是人民的思维却始终停留在人云亦云的阶段,我们始终会缺少那种会理性思考的人,缺少那种喜欢追寻真相的人,缺少那些愿意接触不同观点的人,缺少那些愿意包容不同观点、愿意在各方利益的纷争中适当的妥协的人。其结果是,民众变成了各家争夺的阵地,变成了容易受到蛊惑的人,在双方的交战中从一方摇摆到另一方,又从另一方摇摆回来,而在这种交锋中,给历史留下的也许是血淋淋的伤痕。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