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常见中国经济超英赶法形势大好之类的帖子,又见嘲笑印度贫穷落后、盲目自大的说法。倒是有网友提到:统计数据再好,咱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咋也没见变好呢?!中国去年GDP表面看比印度高了点,但冷静分析一下,却是:1,中国是世界血汗工厂,民族工业集中在低端的劳动密集产业自相杀价,特点是高能耗高材耗高污染低效率低利润,典型的高国民产值`低国民收入。同时高技术产业基本被外资控制,利润多被外商拿走(尽管这部份也计入中国GDP)。印度是世界办公室,主要靠软件、金融、法律服务业发展,同时本国制造业中外资比例低,也就是说虽然产值低些但利润主要留在国内。2,印度是民主政体,法律比较完善,政府税收和开支比较规范。到过印度的人都知道,印度各地政府大楼多很破旧,公务员很少有坐豪华车的。同时印度建立了真正的义务教育和医疗保障体系,公立学校和医院收费很低,连广大农村也基本覆盖到。中国企业和农民头上乱收费乱摊派现象较多,各地最好的建筑是政府机关,同时公款消费占了总消费额的很大一部份,更不用说纳税人的钱款还要填满无数官员的海外帐户,还要大搞种种面子工程,所剩能用于教育医疗养老等国民福利的开支不多。3,印度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竞争充份,很难垄断;拿电信业来说,全国有80多家运营商,竞争激烈,电信费用便宜。而中国关乎民生比如电信石油铁路烟草等等行业多为国有垄断企业,收费高,这实际上是国家对普通百姓另增的一种隐形税收。
人们可以拿中国的GDP减去日益涨价的进口能源原料和技术转让费用;再减去各种乱摊派乱收费;再减去高额的教育、医疗、通讯、交通等费用差价;最后就可以得出中国与印度GDP实际水平,到底谁高谁低的结论。
日前,中国著名思想启蒙教育家信力建先生写了篇《中国是如何沦为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的文章,告诉人们:在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据约翰·K.张的研究:在1912—1949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为5.6%;在1923—1936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为8.7%;在1912—1942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为8.4%。换而言之,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现代工业和矿业实现了8—9%的高速增长。
但是,1949年后的中国却沦为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
“新中国”之所以沦为一穷二白的国家,首先是“新中国”摒弃西方主流国家。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立刻获得了巴西、墨西哥、古巴、美国、英国、法国、俄国(苏联)、德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荷兰、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丹麦、瑞典等国的承认,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的疆域连同其殖民地基本覆盖全球。1945年,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外交策略,与西方主流国家断交,投入苏联的怀抱。中国由此沦为苏联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对抗的战略前沿。
其次,“新中国”清除外资企业。民国时期,中国有大量的工厂和外资企业。1949年以后,外资企业被逐步赶出中国。先是没收战败的日、德、意等法西斯国家的在华财产,对其它国家的在华企业则加以监督和利用,“让它们暂时存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管制、清查和冻结美国在华一切公私资产,其他国家的在华企业也因此陷入瘫痪,它们或者被自动转让以抵偿在华债务,或者由人民政府作价收购或征用。到1952年底,凡有关国计民生带有垄断性的外国企业全部转归国有,内河航运设备也全部收回,轻工业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卷烟、肥皂等企业也收归国有。对于一般的外资外企,“新中国”政策是:一不没收、二不征用,而且不许关门、不许解雇工人,还要征税。然而,政府却控制着原材料,结果搞得在华外企经营十分困难,亏损严重,最终走投无路时,不得不甘愿无条件奉送政府。到了1954年,所有在华外资企业全部被政府接管。
第三,“新中国”消灭本国资本主义和资本家。1949年上半年,中央要求立即接收“国民党政府”的国家企业、没收官僚资本企业。1951年1月,中央政府发现私营企业中隐藏着官僚资本股金,于是专门出台了《企业中公股公产清理办法》,彻底清查处理隐藏在民族资本企业中的官僚资本。1953年9月后的三年,“新中国”通过和平赎买、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形式,完成了私营资本主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谓“赎买”,不是国家用一笔钱收买资本家的企业,而是在每年的企业利润中,拿出一点分给原私营业主。可见“改造”,实际上就是公然消灭、掠夺、抢劫的代名词。
第四,“新中国”消灭乡村士绅阶层。民国时期,政权的力量并没有深入基层社会,民间主要依靠自治。无论是北洋军阀还是随后的南京政府,都主要从城市为政府筹措经费,没有从农村大量征税。1949年以后,“新中国”在农村发动了 “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称土改的任务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到1953年结束,将近3亿无地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近300万头耕畜,近4000万件农具,以及3800万间房屋和105亿斤量食。许多“民主人士”主张,“只要政府颁布法令,分配土地,不要发动群众斗争” ,可是“党反对不发动群众,用行政命令方法把土地‘恩赐’给农民的‘和平土改’” ;“你杀了人,大家就怕了,就服了,这个政权就稳固了”。于是,一场本来可以和平进行的土改成了一场流血的土改。有专家保守估计,土改中有200万“地主分子”被杀,有多达450万人在土改中死亡。在以后的历次运动中,地主及其子女都都成为被整肃、迫害的对象。
第五,“新中国”消灭知识分子。民国时期的知识份子,特别是那些从西方回来的,身上不仅具有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更有对西方民主制度的渴望。但毛泽东说:“知识越多越反动”,“拿未曾改造的知识份子与工农比较,就觉得知识份子不但精神有很多不干净处,就是身体也不干净”。1949年后,“新中国”对知识分子进行了长期的迫害,掀起了一连串的运动:1951年“思想改造运动”、1954年批判胡适运动、1955年“批判胡风思想”运动、1957年“反右”运动、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那些敢于给朝廷提意见、说真话的知识份子在运动中彻底被打倒。“反右”运动中,有400多万人被打成了“右派”,但到1978年,全国只有55万人摘掉右派帽子。这意味着,在“反右运动”过程中,全国有345万右派神秘消失。
信力建指出,中国不是向来就“一穷二白”的。摒弃西方主流国家,中国陷入国际孤立;消灭外资和民族企业,民族经济凋敝,生产萎缩,民不聊生;土地改革运动,传统的社会道德趋于崩溃;迫害和消灭知识分子,中国失去了民族的脊梁和社会良心。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毫无希望的黑暗时期。改革和开放如同一阵春风,重新给中华大地带来生机。
然而,由于改革开放对于意识形态改革的忽视,当权者一边在经济上打右灯,在政治上却向左转,一边却造就了中国特色的权贵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的权贵资本主义的形成,使得当今中国除了利益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价值观。乃至现在的“新中国”,既不如大国印度,也不如小区香港。
小区香港,对于内地而言,除了政治体制不同外,公民的各项权利也不同。透过香港这面镜子,中国人也能看到“新中国”的真面目,引起每一个中国人反思:2010年香港GDP17481亿港元,征税2090亿港元。深圳GDP9511亿元,征税3061亿元,广州GDP10604亿元,征税3379亿元。香港税收占GDP12%,深圳、广州均为32%。香港教育预算540亿,医疗预算399亿,共占税收45%;而广深两地的教育、医疗预算累计才213亿元,占税收3%。……
据新浪网消息:全港公务员近17万人,首长级以上官员大约1200人左右,属于港府的精英层。只有精英层中的精英,也就是特首、政务司司长等各个司局的正职配有专车。加上终审法院的首席法官、立法会主席,全港享有专车待遇的公职人员仅20余名。另外还披露了相关几个方面信息:一是公务宴请没有酒水,严格执行五菜一汤,盛在快餐盒里,而且香港的所有公务接待都必须提前申请报备,表格内容包括:宴请人数、宾客名单、宴请缘由、陪同人员、预计费用、人均支出;二是所有公车车号公开,媒体掌握全港高级官员的公车车号,曾有官员开公车上班时顺路载孩子上学,下班时顺路停在路边到市场买菜,都被传媒迅速锁定、放大,最终道歉。三是“公家”竟然占特首的便宜。从已披露的特首公务开支账单来看,2008年,他为香港某驻旧金山办事处担任主礼嘉宾,机票费用一栏显示为零。原因是彼时恰好是曾荫权私人前往美国休假期间,正好顺路办点公事。于是,“公家”就这么占了回特首的便宜。四是特首公款消费特别节俭,2011年5月18日,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公布了港府过去3年公款吃喝的账单明细,在内地网络引起热烈关注。一份香港特首曾荫权外事访问费用的清单也随即广泛流传——2010年赴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除去往返机票5572港元,其余支出511港元;2008年赴广州拜会广东省相关领导,支出420港元,包括往返交通。而特首每年的社交款待费为32.5万港元。
从以上报道可以看出,香港特区公务员队伍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香港公务员队伍达到了十分精简的程度。全香港总共有约700万人,公务员17万人,约点2.42%。而纵观内地,13亿多人,公务员到底有多少,目前看不到任何公开的权威数据,网上透露说,吃财政饭的人员竟然达到1亿!基本上每10人就要供养一人(中国公务员队伍十分庞杂,不仅有政府公务员,还有事业编制人员,更有数量惊人的党务人员和政法人员以及民主党派)。
二是香港17万公务员竟然只有20余辆专车。作为中国的特区,世界级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竟然只有20余辆专车,在内地,不说经济发达地区,就是中西部一些特贫县,恐怕都远超过这个数,书记、县(市、区)长及副职以及人大、政协正副职甚至各个局的正职,都配有专车,公务车连年增加,而香港却是连年减少。内地公车改革改了16年不但没有效果,而且是越改越多,公车消费一年比一年增加。
三是香港公务接待竟然没有酒水,而且是五菜一汤,尤其要打报告,严格接待人数。公务接待没有酒水,这在内地恐怕难以想象,高档烟酒在国内接待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导致高档烟酒的销量越来越好,有些单位竟然一次性购买上百万的茅台和五粮液;接待人数更是没有严格限制,随意性很大,接待标准连文件都没有。内地公款消费之所以越来越大,早已成为人之共愤。
四是香港公务员公私分明。特首外出有私人活动,竟然不得报销,而且期间参加公务活动,还要占特首的便宜,私人宴请坐地铁,自己掏腰包,用公车顺路载小孩上学,顺路买菜曝光不说,还要道歉。反观内地各级领导,私人活动、私人外出若不用公款报销,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五是香港每年都要公布公务员公款消费的详细账单明细,尤其是特首。香港有勇气公开公款消费的详细账单明细,包括特首,而且成为一种制度,每年都公开。而国内,公款消费什么时候主动公开过?今年国务院三令五申之后才有一些部门回应了一个数据,但数据背后却是“国家机密”。一个至少相当于内地省委书记职务的特首,一年公款消费才32.5万港元,内地不要说省委书记、省长,就说一个县长一年的公款消费,也远不止32.5万元。……
“新中国”,如今已经62年!为什么不如大国印度也不如小区香港?!这种差距说明了什么?难道仅仅只因为印度、香港是资本主义,中国大陆是“特色社会主义”吗?!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2793232.html
近来常见中国经济超英赶法形势大好之类的帖子,又见嘲笑印度贫穷落后、盲目自大的说法。倒是有网友提到:统计数据再好,咱普通百姓的生活水平咋也没见变好呢?!中国去年GDP表面看比印度高了点,但冷静分析一下,却是:1,中国是世界血汗工厂,民族工业集中在低端的劳动密集产业自相杀价,特点是高能耗高材耗高污染低效率低利润,典型的高国民产值`低国民收入。同时高技术产业基本被外资控制,利润多被外商拿走(尽管这部份也计入中国GDP)。印度是世界办公室,主要靠软件、金融、法律服务业发展,同时本国制造业中外资比例低,也就是说虽然产值低些但利润主要留在国内。2,印度是民主政体,法律比较完善,政府税收和开支比较规范。到过印度的人都知道,印度各地政府大楼多很破旧,公务员很少有坐豪华车的。同时印度建立了真正的义务教育和医疗保障体系,公立学校和医院收费很低,连广大农村也基本覆盖到。中国企业和农民头上乱收费乱摊派现象较多,各地最好的建筑是政府机关,同时公款消费占了总消费额的很大一部份,更不用说纳税人的钱款还要填满无数官员的海外帐户,还要大搞种种面子工程,所剩能用于教育医疗养老等国民福利的开支不多。3,印度是真正的市场经济,竞争充份,很难垄断;拿电信业来说,全国有80多家运营商,竞争激烈,电信费用便宜。而中国关乎民生比如电信石油铁路烟草等等行业多为国有垄断企业,收费高,这实际上是国家对普通百姓另增的一种隐形税收。
人们可以拿中国的GDP减去日益涨价的进口能源原料和技术转让费用;再减去各种乱摊派乱收费;再减去高额的教育、医疗、通讯、交通等费用差价;最后就可以得出中国与印度GDP实际水平,到底谁高谁低的结论。
日前,中国著名思想启蒙教育家信力建先生写了篇《中国是如何沦为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的文章,告诉人们:在北洋军阀和国民政府时期,中国国民经济高速增长。据约翰·K.张的研究:在1912—1949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为5.6%;在1923—1936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为8.7%;在1912—1942年期间,平均增长率为8.4%。换而言之,在全面抗战爆发前,中国现代工业和矿业实现了8—9%的高速增长。
但是,1949年后的中国却沦为一个一穷二白的国家。
“新中国”之所以沦为一穷二白的国家,首先是“新中国”摒弃西方主流国家。1912年,中华民国成立后,中国立刻获得了巴西、墨西哥、古巴、美国、英国、法国、俄国(苏联)、德国、日本、意大利、奥匈帝国、荷兰、比利时、葡萄牙、西班牙、丹麦、瑞典等国的承认,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些国家的疆域连同其殖民地基本覆盖全球。1945年,民国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外交成就——成为联合国的创始国和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但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毛泽东提出“一边倒”的外交策略,与西方主流国家断交,投入苏联的怀抱。中国由此沦为苏联与美国等西方国家进行对抗的战略前沿。
其次,“新中国”清除外资企业。民国时期,中国有大量的工厂和外资企业。1949年以后,外资企业被逐步赶出中国。先是没收战败的日、德、意等法西斯国家的在华财产,对其它国家的在华企业则加以监督和利用,“让它们暂时存在”;1950年朝鲜战争爆发后,管制、清查和冻结美国在华一切公私资产,其他国家的在华企业也因此陷入瘫痪,它们或者被自动转让以抵偿在华债务,或者由人民政府作价收购或征用。到1952年底,凡有关国计民生带有垄断性的外国企业全部转归国有,内河航运设备也全部收回,轻工业中处于重要地位的卷烟、肥皂等企业也收归国有。对于一般的外资外企,“新中国”政策是:一不没收、二不征用,而且不许关门、不许解雇工人,还要征税。然而,政府却控制着原材料,结果搞得在华外企经营十分困难,亏损严重,最终走投无路时,不得不甘愿无条件奉送政府。到了1954年,所有在华外资企业全部被政府接管。
第三,“新中国”消灭本国资本主义和资本家。1949年上半年,中央要求立即接收“国民党政府”的国家企业、没收官僚资本企业。1951年1月,中央政府发现私营企业中隐藏着官僚资本股金,于是专门出台了《企业中公股公产清理办法》,彻底清查处理隐藏在民族资本企业中的官僚资本。1953年9月后的三年,“新中国”通过和平赎买、加工、订货、统购、包销、经销、代销等形式,完成了私营资本主义企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所谓“赎买”,不是国家用一笔钱收买资本家的企业,而是在每年的企业利润中,拿出一点分给原私营业主。可见“改造”,实际上就是公然消灭、掠夺、抢劫的代名词。
第四,“新中国”消灭乡村士绅阶层。民国时期,政权的力量并没有深入基层社会,民间主要依靠自治。无论是北洋军阀还是随后的南京政府,都主要从城市为政府筹措经费,没有从农村大量征税。1949年以后,“新中国”在农村发动了 “土地改革”运动。1950年中央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宣称土改的任务是废除封建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阶级的土地所有制。到1953年结束,将近3亿无地农民获得了7亿亩土地,近300万头耕畜,近4000万件农具,以及3800万间房屋和105亿斤量食。许多“民主人士”主张,“只要政府颁布法令,分配土地,不要发动群众斗争” ,可是“党反对不发动群众,用行政命令方法把土地‘恩赐’给农民的‘和平土改’” ;“你杀了人,大家就怕了,就服了,这个政权就稳固了”。于是,一场本来可以和平进行的土改成了一场流血的土改。有专家保守估计,土改中有200万“地主分子”被杀,有多达450万人在土改中死亡。在以后的历次运动中,地主及其子女都都成为被整肃、迫害的对象。
第五,“新中国”消灭知识分子。民国时期的知识份子,特别是那些从西方回来的,身上不仅具有儒家“治国平天下”的思想,更有对西方民主制度的渴望。但毛泽东说:“知识越多越反动”,“拿未曾改造的知识份子与工农比较,就觉得知识份子不但精神有很多不干净处,就是身体也不干净”。1949年后,“新中国”对知识分子进行了长期的迫害,掀起了一连串的运动:1951年“思想改造运动”、1954年批判胡适运动、1955年“批判胡风思想”运动、1957年“反右”运动、1966年“文化大革命”运动……,那些敢于给朝廷提意见、说真话的知识份子在运动中彻底被打倒。“反右”运动中,有400多万人被打成了“右派”,但到1978年,全国只有55万人摘掉右派帽子。这意味着,在“反右运动”过程中,全国有345万右派神秘消失。
信力建指出,中国不是向来就“一穷二白”的。摒弃西方主流国家,中国陷入国际孤立;消灭外资和民族企业,民族经济凋敝,生产萎缩,民不聊生;土地改革运动,传统的社会道德趋于崩溃;迫害和消灭知识分子,中国失去了民族的脊梁和社会良心。这是中国历史上一段毫无希望的黑暗时期。改革和开放如同一阵春风,重新给中华大地带来生机。
然而,由于改革开放对于意识形态改革的忽视,当权者一边在经济上打右灯,在政治上却向左转,一边却造就了中国特色的权贵资本主义。中国特色的权贵资本主义的形成,使得当今中国除了利益外,没有任何其他的价值观。乃至现在的“新中国”,既不如大国印度,也不如小区香港。
小区香港,对于内地而言,除了政治体制不同外,公民的各项权利也不同。透过香港这面镜子,中国人也能看到“新中国”的真面目,引起每一个中国人反思:2010年香港GDP17481亿港元,征税2090亿港元。深圳GDP9511亿元,征税3061亿元,广州GDP10604亿元,征税3379亿元。香港税收占GDP12%,深圳、广州均为32%。香港教育预算540亿,医疗预算399亿,共占税收45%;而广深两地的教育、医疗预算累计才213亿元,占税收3%。……
据新浪网消息:全港公务员近17万人,首长级以上官员大约1200人左右,属于港府的精英层。只有精英层中的精英,也就是特首、政务司司长等各个司局的正职配有专车。加上终审法院的首席法官、立法会主席,全港享有专车待遇的公职人员仅20余名。另外还披露了相关几个方面信息:一是公务宴请没有酒水,严格执行五菜一汤,盛在快餐盒里,而且香港的所有公务接待都必须提前申请报备,表格内容包括:宴请人数、宾客名单、宴请缘由、陪同人员、预计费用、人均支出;二是所有公车车号公开,媒体掌握全港高级官员的公车车号,曾有官员开公车上班时顺路载孩子上学,下班时顺路停在路边到市场买菜,都被传媒迅速锁定、放大,最终道歉。三是“公家”竟然占特首的便宜。从已披露的特首公务开支账单来看,2008年,他为香港某驻旧金山办事处担任主礼嘉宾,机票费用一栏显示为零。原因是彼时恰好是曾荫权私人前往美国休假期间,正好顺路办点公事。于是,“公家”就这么占了回特首的便宜。四是特首公款消费特别节俭,2011年5月18日,香港民政事务局局长曾德成公布了港府过去3年公款吃喝的账单明细,在内地网络引起热烈关注。一份香港特首曾荫权外事访问费用的清单也随即广泛流传——2010年赴海南出席博鳌亚洲论坛,除去往返机票5572港元,其余支出511港元;2008年赴广州拜会广东省相关领导,支出420港元,包括往返交通。而特首每年的社交款待费为32.5万港元。
从以上报道可以看出,香港特区公务员队伍至少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香港公务员队伍达到了十分精简的程度。全香港总共有约700万人,公务员17万人,约点2.42%。而纵观内地,13亿多人,公务员到底有多少,目前看不到任何公开的权威数据,网上透露说,吃财政饭的人员竟然达到1亿!基本上每10人就要供养一人(中国公务员队伍十分庞杂,不仅有政府公务员,还有事业编制人员,更有数量惊人的党务人员和政法人员以及民主党派)。
二是香港17万公务员竟然只有20余辆专车。作为中国的特区,世界级的经济中心、金融中心,竟然只有20余辆专车,在内地,不说经济发达地区,就是中西部一些特贫县,恐怕都远超过这个数,书记、县(市、区)长及副职以及人大、政协正副职甚至各个局的正职,都配有专车,公务车连年增加,而香港却是连年减少。内地公车改革改了16年不但没有效果,而且是越改越多,公车消费一年比一年增加。
三是香港公务接待竟然没有酒水,而且是五菜一汤,尤其要打报告,严格接待人数。公务接待没有酒水,这在内地恐怕难以想象,高档烟酒在国内接待中的比例越来越高,导致高档烟酒的销量越来越好,有些单位竟然一次性购买上百万的茅台和五粮液;接待人数更是没有严格限制,随意性很大,接待标准连文件都没有。内地公款消费之所以越来越大,早已成为人之共愤。
四是香港公务员公私分明。特首外出有私人活动,竟然不得报销,而且期间参加公务活动,还要占特首的便宜,私人宴请坐地铁,自己掏腰包,用公车顺路载小孩上学,顺路买菜曝光不说,还要道歉。反观内地各级领导,私人活动、私人外出若不用公款报销,简直就是天方夜谭。
五是香港每年都要公布公务员公款消费的详细账单明细,尤其是特首。香港有勇气公开公款消费的详细账单明细,包括特首,而且成为一种制度,每年都公开。而国内,公款消费什么时候主动公开过?今年国务院三令五申之后才有一些部门回应了一个数据,但数据背后却是“国家机密”。一个至少相当于内地省委书记职务的特首,一年公款消费才32.5万港元,内地不要说省委书记、省长,就说一个县长一年的公款消费,也远不止32.5万元。……
“新中国”,如今已经62年!为什么不如大国印度也不如小区香港?!这种差距说明了什么?难道仅仅只因为印度、香港是资本主义,中国大陆是“特色社会主义”吗?!
http://blog.ifeng.com/article/12793232.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