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7)[转帖]程功:读懂当代官场语言
你要想能很好的理解当今中国,那么就必须对今天官场所应用的语言进行分析,否则你就会陷入混乱,找寻不到事物之间的逻辑性联系,你以为自己很明白,但极有可能是一塌糊涂。
权力的语言:你的指导思想,你要走的路都已固化在宪法中,这种现象可称之为权力的语言,它不需要什么理由(有时当然也有,但这是他们自己所称的理由,不是你的理由)、不容置疑、不需要你的同意。如“法律不是挡箭牌”、“至于你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了”、“不是为你服务”、 “为什么不先公布老百姓的财产”、“稳定压倒一切”之类的均可称为权力的语言,语言的背景是权力和暴力。
这种语言你就接受吧,若不接受,那就委婉点。
官方语言:这是一种很常见的语言,在内政外交上用的都比较多,就是所谓的套话,在各种场合下都可以有固定的语言和格式,基本可对付各种各样的情况,且不会发生什么原则性错误,但没有多大实质性的意义。诸如 “中国政府表示严重关切”,“ 不干涉别国内政,充分尊重***的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 、“中国高度关注***局势发展,我们呼吁***各方保持克制,避免一切形式的暴力行为和更多流血冲突”等等,这种看似有立场观点,实质上没有任何立场和观点的语言就可称之为官方语言。在国内还有一种也是常见的,就是针对某个议题或事件时,到了一定时限时,你不得不说的时候所讲的一些语言,它表达的意思总是这样:我们在做,一定会做、绝对会做,但不在当下。比如阳光法案一直未能出台,官方为着其光明磊落的面子,总得有些交待,便也常会解释一番其原因,因此便有“配套政策不成熟”、“诚信和统计方面的原因”。遇有什么突发事件或重大问题则总会有类似的语言“一定会严肃处理,给公众一个交代”、“追究***的领导责任”、“公开透明”、“一查到底”、“合乎程序规定,属于破格提拔”、“严格依法办事”等,这些一般不会直接挑动你对抗的神经。但随着热点的转移,人们会慢慢的遗忘,即使有人偶尔想起,时过境迁,却是很难再形成热点了,死赖着给你个不理不采也就过去了。
所以对这种语言不能太当真,若太纠结,免不了会痛苦,不要对那些所谓的承诺抱有太多的希望,也不要欢呼鼓掌,你只需慢慢的等待水落石出。
自说自话:这也是一种特有的官方语言现象,由于它比较特殊,所以单列于此,这种语言其一就是各谈各的,互不搭界,其二则为说是说,做是做,说和做之间没有任何的联系,所以那说话的人就是自说自话了。譬如刚有总理说要公开透明,第二天却来个撤稿,仿佛一切从未发生;你今天谈政改,明天他就来个绝不搞;这边谈机构改革,但那边铁道部依然耸立;你不停地高调谈要坚决反对腐败,但那个阳光法案却始终不能出生;还有就是我们不停颁布些什么规定,诸如什么购物卡规定呀、中午不允许喝酒、过年过节不允许接受馈赠、红包等,实际上你知道的这些规定的意义。还有一种自说自话体现在各种会议上,在这种场合你可以深刻领会那种自说自话的含义,那就是领导在上面讲,你在下面讲或不讲,但你的意识一定是游离于会场的,或想着昨晚的艳遇、今日晚上的约会,或想着这元旦快到了,今年该怎么去攻关?这种语言的特点就是因为讲而讲,说说罢了,因为在某些场合或环境时,你站或坐在那个讲话的位置上,所以你必须得讲,或出于你的身份地位因而不得不讲话、或出于正义、或出于良知、当然也可能是出于应付,讲完就行。至于你的讲话是行云流水或字字珠玑、或空洞乏味或风趣幽默实际上就并无多大意义了。
所以这种话就更不要听了,权当混时间打发日子,你只需按自己的计划办就行了,至于所谓的美好前景,权且听着,自慰一下也行。
办公室的语言:这种语言大多靠猜、晦涩难懂,他们这件事可以办,实际上可能是不能办,他说“你很有前途”,可能你永远只能原地踏步,这就办公室的语言。湖南有个出名的官员曾透露一件事办与不办,怎么办都能通过签字有个非常明确的指示,这就是官场语言,你不懂他懂,你拿着指示时欢天喜地,可是事情永远也不可能解决。但这种话要听,要认真的领会,它可能决定了你的未来。
酒桌上的语言:当然这只是种泛指,并非仅限于酒桌上,比如说在宾馆里、在家里或在车上,总之是在私底下。这种语言干脆、直接,触及核心,问题的解决大多有赖于此,这种语言的基础大多就是利益的交换了,所谓的潜规则大多就在此发生。酒桌上的语言大多通俗易懂。所以也就勿需你去猜或想了,只需按领导吩咐办就行。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6533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