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4)[转帖]叶群弟弟谈林彪夫人叶群(节录)
叶群弟弟 谈林彪夫人叶群(节录)1937年刚入夏,北平的天气就十分闷热。城外的卢沟桥畔不时传来日军挑衅的枪炮声,搅得百姓终日惶恐不安,北平城被一种不祥的气氛笼罩。在那些日子里,叶群夜里经常被噩梦惊醒。母亲担心地问她怎么了?她说:梦见日本人来追杀我了。我绝不能坐以待毙,宁可死在战场上,也不能死在倭寇的屠刀下。以後她多次对家人唠叨,北平没法呆了,并开始做离家出走的准备。叶群是“七七”事变前夕离开北平的。她的家人说法不一,有的说她离家时只带了两块大洋;有的说可能比这要多一些。走的时候,叶群是在住家附近坐人力车悄悄离去的,走出很久,又转回来,叫正在门口玩耍的弟弟把她晾在窗台上的一双白布鞋取来。再三嘱咐弟弟,不能让家人知道。由此看来,她身上的钱不多。否则不必走後又回来一趟。叶群出走,母亲和弟妹都不清楚她干什么去了,但父亲叶元恺心里却十分明白,大姑娘去延安投奔共产党了。叶群出走的路线大概是天津、济南、南京、武汉、延安。一路上千辛万苦,受尽磨难。那时沿途一些大城市虽然有地方政府设的流亡学生接待站,但吃饭还需自己花钱。好不容易熬到南京,所带的钱已告殆尽。正赶上南京广播电台招播音员,叶群试着前去报考,由于普通话较好,一试中第。当时正值国共合作,平型关大捷的消息就是她播出的。看到共产党领导的八路军在抗日战争中取得了这么大的胜利,叶群在播音中兴奋地不免有些失态。这让电台台长很不高兴,训斥叶群:又不是国军打胜仗,你高兴个什么!台长的训斥,更加坚定了叶群尽快投奔延安的决心,不久便辞职不干了。叶群从南京到武汉,遭遇到日军飞机的大轰炸,武汉军民死伤惨重。此後叶群与家人失去联系。家里都以为她在大轰炸中遇难了。在从武汉到延安的途中,叶群曾参加过军事委员会第六青年战地服务训练班的活动。在青训班里,有不少共产党员,优秀的流亡学生和进步人士,其中林爽(七机部四院负责人),薛明(贺龙的妻子),刘野亮(建国後曾任军委办公厅副主任)等等。除了在战争中牺牲的,原青训班学员文革中担任司局级和师级以上干部的尚有一、二十人之多。在青训班里,叶群的口才是被大家公认的。在训练班举办的辩论会上,叶群还拿过第一名。在批林中,有人拿这段历史做文章。其实,当时国共已经组成抗日阵线,大批青年在前往延安或前方参加抗日的途中,在青训班只是短暂停留,进行休整。曾经有人做过了解,知情人普遍反映叶群在青训班表现很好,这段历史没有问题。叶群到延安後,先在延安女大学习,後进入延安马列主义研究院学习,结业後又回到女大。据诗人郭小川爱人杜惠说:郭小川与叶群认识大概是在1941年秋天„„叶群那时在女大担任干部科科长(另有说任组教科科长)。杜惠老人回忆当年与叶群交往情景:我跟叶群关系不错,来延安时,党的介绍信就是交给她的„„她在延安算是一个挺漂亮的女子„„到1949年底,在武汉中南局宣传部,那时郭小川在宣传处。有一天,宣传部长赵毅敏把叶群领到办公室,交待小川,只让叶群翻译苏联报刊上的宣传文章,业务由部里负责„„。听许多老人说,延安的干部那时男多女少,比例严重失调,大概十八比一。多年的战争环境,使许多中央级领导干部都急需解决个人问题。叶群确实有她的魅力,这倒不是因她长得如何出众,主要是她聪明,比较有学识和风度。在学校组织的宣传演讲中经常博得满场掌声,被誉为延安“四大才女”之一。她很有人缘,古道热肠,乐于助人,自然吸引了不少男同志的目光。一日,叶群正在延河边上洗衣裳。忽然,远处一人策马飞奔而来,跑到跟前突然勒马收缰翻滚落地,冲到叶群面前举手给她敬了个军礼,并主动搭讪,搞得满手肥皂沫的叶群一时不知所措。(此人因建国後身居高位,原谅我不说出他的名字),在以後,有不少人追求过叶群,一些老人调侃地说,当时追求叶群的高级干部有十八路军。但都被她以战争期间,应以工作学习为重而婉言推脱。由此看来,叶群对待恋爱、婚姻的态度是严肃的。 1943年林彪从苏联养病回到延安。此时他与前妻张梅的关系已做了断。由于这段感情经历,使林彪很孤独。前方需要他为中华民族的独立自由去作战,他的身体和生活也急需有人照顾。在这种情况下,经毛泽东、朱德、董必武做介绍,由组织出面,林彪与叶群结合。结婚那天,摆了两桌饭,毛泽东等在延安的中央领导都来吃喜酒,大家喜气洋洋,好不热闹。英雄找美女,一时在延安被传为美谈。※※※※※※※※※※※※※※※※※※※※※※※※※※※※※※※※※※※走近林彪夫人——叶群(节选)罗浮山叶群,原名叶宜敬,1920年12月出生在北京,祖籍福建闽侯。叶家是当地望族。 叶群父亲叶元恺早年因父母双亡,便和另外两个亲戚由闽侯老家前往北平,投靠当时在北洋政府担任海陆军总监(中将衔)的叔叔叶乐平,考入北洋政府军需大学,并拿到毕业文凭。叶元恺长女叶宜敬(叶群),叶群母亲在1923年前後病故。那时,叶群年龄尚小。叶元恺北洋军需大学毕业後,曾在海军供职,後到北平平绥铁路局当职员,主管财务工作,一直干到叶群去延安之後。弟妹们说,在他们的印象里,叶群比他们大许多。和别的孩子们不一样,叶群喜爱读书,胡同里弹球、跳格子的人堆里几乎看不到她的身影。 叶群的小学是在北平黄城根小学就读的,後以优异成绩考上师大附中。在学校,她喜欢和一些成绩好和进步的同学接触,一起做功课,探讨问题。师大附中当时已有党、团、民先等组织,有一批革命和进步的师生。叶群较早地接受了革命思想。弟妹们发现,叶群的屋子里,经常会放有《新青年》、《共产党宣言》之类的书刊,她不仅自己看,还在家里做宣传。那时,弟妹们都曾听叶群说过:苏联是个没有剥削、没有压迫的国家,人民当家作主。工人夏天轮流进疗养院休养,老了有国家养。农民搞集体农庄,用机器收割。她还跟弟妹们说:中国有个共产党,他们个个都是英雄豪杰,在北平这个地方就有!在王光美访谈录中也曾有这样一段话:小学毕业後,我报考了师大男附中。男附中本来都是招男生的。可是这一年加招了个女生班。叶群当时和我同班,叫叶宜敬,曾到我家一起做作业。叶群学习很刻苦,博览群书,知识面广。爱读书爱学习,一直贯穿了叶群的一生。1971年九一三事件的前一天,叶群还请历史教员给她讲《世界通史》。30年代自来水刚刚进入北平寻常百姓家。她告诉弟妹们,自来水可以直接喝。但必须先放掉一些,因为水头不干净;她还说,西红柿是好东西,有很多维生素,劝弟妹用白糖拌着生吃。那时,弟妹们对大姐非常崇拜,觉得她什么都知道。叶群在天津读书回家休假时,不给弟妹们带好吃的,而是给他们买学习用品,有一次给每人一打“巴拿马”牌的铅笔,弟妹们感到比吃天津大麻花还开心。叶群参加革命离家出走前,大弟大妹帮她把家中的进步书籍,用油布包捆起来埋在了後院。解放後大约是1961年,叶群还对她弟弟提及此事,让弟弟将这些书籍找回来。但由于年代久远,物是人非,只能作罢。 二 1935年的12.9运动,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反对日本侵略者和汉奸卖国贼的一次爱国学生运动。叶群是这次运动的积极参与者,并在运动中受到历练。于1935年末1936年初,叶群被吸收加入民先(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加入共青团。不久,接上级通知,共青团员自动转为中国共产党正式党员。叶群是在师大附中转为党员的。据当时的地下党员师大附中共青团支部书记傅英豪(曾任延安广播电台首任台长,建国後军委空军雷达兵部部长)提供了充分证据,说:我是叶群入党介绍人。这是历史事实。当时叶群年仅16岁,对党领导下的“12.9”运动倾注了满腔热情。运动开始後,叶群每天在外奔波,很少回家。她联络同学,组织游行、开会、在街头和郊区演讲。在演讲者中,她年龄不大,却很有感染力。在讲到日本侵略者变本加厉地吞食中华民族的主权,国民政府的屈辱卖国行径时,叶群常常声泪俱下,无法自已。周围群众一片稀嘘。一天,叶群父亲的一个同事慌慌张张地跑到叶家对叶元恺说:“叶先生,我在外边看见你家大小姐在演讲,吓死我了,赶快叫她别去了。” 叶群在“12.9”运动中表现突出,遭到国民党和校方的嫉恨,把她视为危险分子。1936年7月叶群被师大附中开除学籍。她去找傅英豪想办法,正好傅英豪的姐姐在场。他姐姐傅玉珍是天津师范学院地下党的支部书记。她对叶群说,天津师范学院有高中部,你如果想继续学习,去那报考还来得及。于是傅英豪找了一张志诚中学(现北京第35中学)的空白毕业证,填上叶宜敬的名字,并刻了一枚志诚中学的印章盖上。叶群拿着这个毕业证明去报考,并被录取。1936年秋天,叶群去天津上学。据傅英豪回忆:1936年秋末冬初,我把叶群的组织关系转到了天津。事後了解,天津党组织收到了转来的组织关系後,立即安排叶群参加了党的组织生活。此後,叶群的组织关系没有中断过。在延安长期从事党的组织工作和干部管理工作。延安整风中,组织已有明确肯定的结论。九一三事件後,在专案组逼供的残酷高压和谎言欺骗下,傅英豪精神几近崩溃,一度在材料中写了失实的内容,旋即反悔,坚决要求收回自己写的材料,为时已晚。无奈之下,他只有采取其它方式说明真相,留下真实的历史铁证。傅英豪的姐姐得知弟弟写了不实材料後非常生气,责怪弟弟不应该这样做。她对弟弟说,叶群被开除後转到天津师院附中读高中,是你将她的党组织关系转给我的,同时还有其他人的证明。你怎么会不记得呢?傅英豪悔恨不已,多次申诉翻案,没有结果。他生前多次对亲友表示,这是他一生中的大错。其实,颠倒是非,炮制冤案的不是他,他也是受害者。在专案组横行时期,这类胡作非为,无法无天的现象司空见惯,屡见不鲜。在这里我还透露一个小小的秘密。由于叶群在学生运动中出色的表现,博得了许多男同学的好感。傅英豪是其中之一,他曾给叶群写过求爱信。实事求是地说,在当时那种白色恐怖环境下,年青人产生的朦胧爱情是很纯洁的,是一种在为共同理想而奋斗中产生的真爱。叶群很尊重像兄长一样爱护自己的这位学长,但她还是以年纪太小,应以学习事业为重,婉言推脱了。随後,傅英豪考取了清华大学无线电系,叶群去了天津。此後,叶群和傅英豪除了在去延安的路上有一次短暂的见面(在济南)外,再见面时已是30年後的事了。 1964年全国进行社会主义教育运动,叶群在江苏太仓蹲点,发现和培养了一个叫顾阿桃的学习毛主席著作典型。1966年叶群陪同顾阿桃在空军推广经验(讲用)时,无意中遇到了在雷达兵部工作的傅英豪。两人都非常高兴。此时,叶群已是林彪夫人,傅英豪也是空军颇有身份的领导,加之岁月的磨砺,两人完全是一种同志式的正常交往,不像一些小报那种刻意下流的炒作。在这之後,逢毛家湾放电影,叶群有时请傅英豪偕夫人唐旦到家中做客。90年代,傅英豪曾把豆豆叫到家中对她说:“‘12.9’运动时,我们都还年轻,我对你妈妈有爱慕之心,但後来为革命各奔东西。我和你妈妈的感情只是同志情、战友情、兄妹情。” 原载《百年林彪》明镜出版社2007年版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