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7月31日星期日

(1242)[转帖]人民铁道报:把救人放在第一位

把救人放在第一位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救援纪实 

  7月23日20时30分,甬温铁路永嘉至温州南路段,北京南至福州的D301次动车组列车与杭州至福州南的D3115次动车组列车发生严重追尾事故,造成惨重的损失。

  事故发生后第一时间,一场生命救援随即展开。面对灾难和不幸,铁路部门认真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的重要指示,将救人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营救旅客。

  高度重视 深切关怀

  党中央、国务院对事故高度重视。事故发生后,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周永康同志、张德江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分别作出重要指示,指出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铁道部要全力以赴,地方要组织公安、卫生等力量全力支援,要查明事故原因,妥善做好善后工作。

  “把救人放在第一位”,这是党和政府对铁路系统下达的命令。

  28日,温家宝在国务委员兼国务院秘书长马凯、铁道部部长盛光祖陪同下来到浙江温州,查看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现场,悼念遇难者,看望受伤人员,慰问遇难者亲属,与中外记者见面。

  温家宝说,不要忘记在这起事故中死难的人,发展和建设都是为了人民,一个政府最大的责任就是保护人的生命安全。

  温家宝说,我们处置事故的最大原则就是救人。事故发生后,胡锦涛主席当即指示要把抢救人放在第一位,我得到消息后立即给铁道部部长打电话,我只说了两个字: “救人”。处置的第二个原则,就是要检查安全,这就需要取证、调查和分析,停开那些有问题的列车,对道轨以及路基进行排查。事故善后处理一定要人性化。处理的结果应当及时、准确向群众发布信息。

  温家宝说,高铁建设应该从设计、设备、技术、建设和管理综合衡量。在这个当中,安全是第一位的。失掉了安全,就失掉了高铁的可信度。这些年来高铁事业有了很大的发展,但这起事故提醒我们,要更加重视高铁建设中的安全问题,实现速度、质量、效益和安全的统一,把安全放在第一位。相信有关部门会认真汲取这起事故的教训,从多方面改进工作,特别是要突破关键技术,加强管理,使中国的高铁真正安全起来,这样才能在世界站得住,有信誉。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24日率有关部门负责同志赶赴温州,指导 “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救援、善后处理和事故调查工作,并宣布成立国务院事故调查组。抵达温州后,张德江随即赶赴医院,看望慰问受伤人员。他说,党和政府正在调集一切资源救治伤员,希望受伤人员配合治疗,早日康复。随后,张德江查看了事故现场,对救援等工作提出要求。

  全力以赴 救人第一

  23日20时30分许,铁道部调度指挥中心电话铃声此起彼伏,工作人员面色凝重,脚步匆匆。甬温铁路事故发生后,盛光祖立即赶到调度指挥中心,指挥事故救援,明确要求首要的任务是救人,要以最快的速度,不惜一切代价抢救生命,减少伤亡,保护旅客。

  随后,盛光祖与铁道部副部长胡亚东、卢春房和全国铁路总工会主席何玉华,带领铁道部有关抢险负责人,连夜火速赶到温州事故现场,组织指挥抢险救援。接着,铁道部副部长彭开宙也赶赴现场。

  在赶往机场的路上,盛光祖接到胡锦涛总书记、温家宝总理等中央领导“第一位的任务是救人”的重要指示,立即给在事故现场救援的铁路指挥人员打电话进行传达,要求铁路部门与地方党委政府密切配合,把救人摆在第一位,调动一切力量,以最快的速度把人救出来。

  铁道部紧急与浙江省沟通联系,请求地方政府组织力量,对事故救援、伤员救治等工作给予全力支援。

  24日3时,盛光祖等抵达事故现场后,与先期到达的浙江省省长吕祖善等省市领导一起,研究了进一步的人员搜寻和伤员救治等方案。

  在得知消防人员用生命探测仪多次检测已无生命迹象的情况下,盛光祖坚定表示:以救人为核心,继续进行救援工作,全力搜寻幸存者,查找遇难者。

  铁道部和地方领导协同指挥,地方公安、消防、武警、医务和铁路等各方人员一道争分夺秒、千方百计搜救人员。

  上海铁路局甬温铁路沿线车务、工务、电务、供电等单位干部职工都以最快速度赶赴现场,争分夺秒地组织抢救伤员和事故救援。

  24日,盛光祖前往温州市急救中心江滨急救站看望慰问受伤旅客,对他们表示真诚歉意和深切慰问。

  当晚21时,盛光祖在温州组织召开全路运输安全紧急电视电话会议,传达贯彻党中央、国务院领导同志对“7·23”甬温线列车追尾事故的重要指示精神,通报事故概况。他说,我们要深入调查分析,查明原因,深刻吸取教训,坚决杜绝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盛光祖说,铁道部党组决定,从现在开始到9月底,开展两个月的安全生产大检查活动,集中力量排查和整改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迅速稳定安全生产局面。他对当前工作提出5项要求:一是各级干部迅速深入运输一线实行安全包保,二是全面开展安全生产大检查,三是突出抓好高铁安全,四是加强非正常行车组织,五是抓好季节性安全工作。

  “安全责任大如天,安全工作压倒一切,要把客运安全尤其是高铁安全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要切实查找和整改存在的安全问题,要把这四句话落实再落实。”盛光祖强调, “‘7·23’事故教训极为惨痛,我们一方面要深刻吸取教训,深入进行检查反思;另一方面,要振奋精神,从挫折中奋起,下定决心,集中力量,检查整改存在的安全隐患和问题,以高铁安全为重点,把安全制度、措施办法落实到位,迅速稳定运输安全局面,做好铁路各方面工作,不辜负党中央、国务院和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

  奋不顾身 勇敢施救

  危难关头,周边百姓和当地群众第一时间自发救援,数千民众从四面八方赶来救人。与此同时,列车上的工作人员已经组织旅客进行有效的自救。

  事故发生时,D3115次列车列车长蒋晓梅正在9号车厢,强大的冲击力使她与其他乘务员摔倒在地。蒋晓梅随即起身联系司机、机械师,没有应答,她立即赶往司机所在的1号车厢,同时通知所有乘务员加强车厢巡视,维持秩序,安抚旅客。

  到了1号车厢后,得知是后车追尾,蒋晓梅转身就往回跑。这是一组16辆编组的列车。沿着车厢,蒋晓梅一边向旅客解释,让老弱旅客在车内等候,一边动员青壮年男性旅客随列车工作人员赶往后部车厢进行救援。

  当时场面非常混乱。乘务员们用车上准备的绷带、纱布和药品,为伤员包扎伤口止血,蒋晓梅的丝巾也被用来包扎。

  当来到13号车厢时,她发现13号车厢已和14车厢断开,无法通过,才知道事故状况非常严重。蒋晓梅马上通知乘务员,立即把配有梯子的9号车门打开,将旅客向前方隧道疏散。

  由于受伤旅客较多,蒋晓梅提出利用卧具床单制成简易担架,带着10多名年轻男性旅客将部分伤员抬下列车,交给赶来的医务人员。

  为防止旅客滞留车上,蒋晓梅两次回到列车确认旅客全部疏散,又组织乘务人员多次对旅客人数进行清点。

  此时,线路上已有很多从车上下来的旅客。外面电闪雷鸣,轨道上的旅客也不安全。乘务员和旅客志愿者带领着旅客向安全地方转移。21时30分左右,列车工作人员在武警战士和部分旅客的帮助下,搭成人梯开始疏散旅客。

  23时17分,D3115次列车旅客陆续登上地方调配的大巴转至温州市区,列车全体乘务人员在确认旅客全部登上大巴车后,跟随旅客离开。

  同样的营救也发生在D301次动车组列车上。20时30分,行驶的列车紧急制动停车,车厢剧烈震动,车内全部停电。列车长沈冰倩多次试图用电台联系司机,但未能成功。事后得知,当时值乘D301次列车的司机潘一恒,拉下紧急制动闸后,在碰撞中遇难。当武警在严重变形的司机室内发现他时,他的胸口已被列车闸把穿透。

  记者在现场看到,在列车行驶前方的100米处,桥下都是民居。 “如果他没有拉紧急制动闸的话,我们这列车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的事情,后果是无法想象的。”沈冰倩说。

  在D301次列车上值乘的北京客运段的乘务员年龄大多只有20岁出头。在段里,老同志们总会亲切地称他们为“孩子”和 “小姑娘”。

  正是这些 “80后” “90后”,面对惨烈的事故现场,临危不乱,表现勇敢,在第一时间对旅客进行疏散。乘务员周盈当时正在5号车厢值乘。当列车停稳后,她立即开始疏散旅客。当确认D301次列车旅客及客运人员疏散完毕后,她又主动爬上D3115次列车尾部,营救出一男一女两名旅客。

  D301次列车列车长陈燕姣带领乘务员从8号车厢往前,逐一确认全部旅客疏散到车下。 “我们等所有的旅客都疏散完了,反复确认线路上、车厢内没有旅客了,才开始撤离。”陈燕姣回忆说。她们撤出的时候已是24日1时许。

  车上紧急救援,车下快速策应。上海局干部职工以最快速度赶赴事故发生地,一支支应急指挥小组迅速行动起来。大家只有一个目的:救人,营救最宝贵的生命!

  23日21时许,正在冒雨巡查线路的左宪胜和另外一名职工,巡查到事故发生地点,发现出现事故,立即参与救援。看到旅客困在车厢出不来,左宪胜用锤子一连敲碎几块玻璃,将旅客拉出,组织他们疏散,形成一条生命通道。当看到桥下救援队伍很多,但桥上还没有武警时,他立即拨打119,告知需要消防武警立即到桥上来。

  21时40分,宁波工务段副段长洪淳敏赶到现场,本来正在休假的他在事故发生后立即起程。他直奔桥上,查看轨道脱轨情况。而他和同事带来的照明器材起到了重要作用,之前只能摸黑救援。照明灯到位后,救援人员才真正看清了事故状况。

  洪淳敏回忆,他在现场接到一个电话,由于声音嘈杂,只能听见是 “部里的来电”,具体是谁没有听清。 “那边问我,现场什么情况,部领导要求抓紧时间救人!我说,具体伤亡情况不知道,我们正在组织救人!”

  当晚,宁波工务段一共有700余人投入了搜救、疏散旅客的救援行动。

  中国铁建二十四局集团总经理助理陆喜钢22时10分接到命令后从宁波出发,一边往现场赶,一边调配救援力量。大型救援设备是24日凌晨赶到的,包括300吨吊机和120吨吊机。研究救援方案时,指挥人员定了大的原则,首先就是一切为了救人,方案也是围绕救人来制订。

  事故现场的情况异常复杂。D3115次的15号、16号车厢与D301次的5号车厢挤压在一起,5号车厢前半段压在16号车厢的后半段上面,导致16号车厢后半段严重变形,救援人员无法对该车厢进行彻底清查搜救。经过细致检查和周密安排,救援人员动用两台吊机,先把确定无人的15号车厢吊走,再把压在16号车厢上面的确定无人的5号车厢吊走。消防官兵和救援人员得以进入16号车厢实施搜救。

  24日17时17分左右,两岁零八个月的小女孩项炜伊在这节车厢里获救。小伊伊被救出来后,现场响起掌声,人们流下泪水。

  此后,救援人员继续进行搜救,尽一切努力,不放弃一丝希望。直至23时30分左右,在确认没有幸存者后,救援人员开始对遗物、车体进行清理收集。

  整个抢险救援过程,参与的铁路人员达2000余人、地方人员达3000余人。

  当前,全国铁路系统已全面开展安全大检查活动,全面排查和消除安全隐患,坚决防止发生新的严重事故,全力稳定运输安全局面。(本报记者 林晓莺 陈南辉 本报通讯员 薛贵宝)


来源:人民铁道报

链接:http://www.china-mor.gov.cn/xwzx/jrtt/201107/t20110730_25044.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