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那以后,人们对于陈景润的故事津津乐道,也常用“哥德巴赫猜想”来形容极其困难的问
小城故事
哥德巴赫(Christian Goldbach),1690 年 3 月 18 日出生于普鲁士的哥尼斯堡,生长在一个官员家庭。
普鲁士是德意志的一个邦国。当时的德意志虽然称为“德意志神圣罗马帝国”,但诸侯争霸,邦
勃兰登堡选帝侯兼普鲁士公爵腓特烈三世因积极支持皇帝 对法国宣战,被授予普鲁士国王称号。1701 年,他在哥尼斯堡加冕为王,开启了普鲁士王国的基业。此后,普鲁士迅 速崛起,通过战争和政治手段,终于在 1871 年,由国王威廉一世和“铁血宰相”俾斯麦完成了德意志的统一。
哥尼斯堡(Konigsberg)是一座历史名城,德国的很多重要历史事件在这里发生。第
在秀丽的小城哥尼斯堡,普雷格尔河贯穿全城,给城市带来了灵气。这条河有两条支流,它
在俄国圣彼得堡的大数学家欧拉知道这个问题之后,就进行了研究。他将陆地和小岛用点表
哥德巴赫在家乡的哥尼斯堡大学学习数学和医学。因为数学这种理论学科,工作机会相对少,所
哥德巴赫20岁大学毕业,和大多数这个年龄的青年人一样, 渴望出去看看外面的世界。加上家庭状况不错,于是,1710 年之后,哥德巴赫就云游欧洲,结识了不少当时欧洲的数学名家。
外面的世界
哥德巴赫首先去莱比锡,拜访了大数学家莱布尼茨。当时莱比锡在萨克森选帝侯腓特烈 ? 奥古斯特一世的治下,不属于普鲁士王国,因此,从哥尼斯堡到莱比锡就算是出国了。
莱布尼茨(G. W. Leibniz,1646-1716)对于数学的最大贡献是发明了微积分,微积分在自
莱布尼茨还发明了二进位制,就是用 0 和 1 来表出所有的正 整数,这和我们平常用的十进位制不同。电子计算机都是用二进位制的,这是因为电流的状
作为一位哲学家,莱布尼茨在哲学史上享有崇高的地位,他 的科学思想与哲学思想往往是相互联系和促进的。莱布尼茨开创了德国的自然哲学,他的学
此外,莱布尼茨在数理逻辑、物理、化学、光学、地质学和生物学等诸多方面都有杰出贡献,无
在现实生活中,莱布尼茨是积极入世的。他大力推动柏林科学院的建立,并于 1700 年出任首任院长。1711 年至 1716 年期间,俄国的彼得大帝几次听取莱布尼茨关于建立科学院的建议,并授予他带薪的数学和
莱布尼茨晚年主要效力于汉诺威王室,然而新上台的选帝 侯乔治 ? 路德维希对他不太感兴趣,使得莱布尼茨感到政治上有些失意。另外,莱布尼茨终生未婚,不
哥德巴赫的到来,使莱布尼茨感到很高兴,对于这位朝气蓬 勃的晚辈,莱布尼茨少不了给予指点和教诲。莱布尼茨广博的学识和高屋建瓴的观点,也使
接着, 哥德巴赫又到伦敦访问棣莫弗。 棣莫弗(De Moivre,1667-1754)是法国人,因躲避宗教迫害移居英国,以后就一直生
棣莫弗最擅长的研究领域是概率论,并对此做出了很大的贡献。牛顿对棣莫弗的著作《机会
概率论是研究偶然性(或者随 机现象)的数学分支,它的起源与掷骰子赌博的输赢问题有 关。16 世纪意大利文艺复兴时期的学者卡尔达诺对此就有 研究,并著有《论赌博游戏》 一书。17 世纪中叶,法国宫廷贵族中盛行掷骰子游戏,他们常就一些输赢概率的问题请 教数学家帕斯卡尔。帕斯卡尔在与费尔马的通信里,常常讨论这类问题。当时旅居巴黎的荷
第一个对概率论做出重大理论贡献的是雅各布 ? 伯努利,他证明了“大数定律”,棣莫弗将它精细化为“中心极限定理”。这类定理的大致
棣莫弗积极推动概率论在社会科学中的应用,他还参与研究 保险业中的实际问题并写有专著,为保险业合理处理有关问题提供了依据,书中的一些内容
复数理论中有棣莫弗定理,它的表述是这样的:
(cosθ + i sin θ )n = cos nθ + i sin nθ ,
√i其中 i = ?1 ,n 是正整数。这个定理的一般形式和完整证明,后来由欧拉给出。我们取 n = 2 , 得到
cos2θ ? sin2θ + 2sin θ cosθ = cos 2θ + i sin 2θ ,
比较等式两边的实数部分和虚数部分,可得
cos 2θ = cos2θ ? sin2θ , sin 2θ = 2 sin θ cosθ
这是三角学中关于余弦函数和正弦函数的倍角公式。如果取
n = 3, 4, L ,可以得到更复杂的倍角公式。有了棣莫弗公式,只要通过简单的推导,我们就可以得到这
在那个时代,数学的分科远没有现在这样细,数学家的兴趣和知识面都比较广泛。哥德巴赫
后来,哥德巴赫去了欧洲其它一些城市,分别见到伯努利 家族的几位成员,其中丹尼尔 ? 伯努利和哥德巴赫关系密切,他们之间有比较频繁的通信,一直持续到了 1730 年。
16 世纪末,伯努利家族的祖辈为躲避宗教迫害,从比利时 的安特卫普辗转来到瑞士的巴塞尔,在那里繁衍生息。这个家族以经商为传统,也有个别人
上面说到的雅各布 ? 伯努利(Jakob Bernoulli,1654-1705)是这个家族的第一位数学家,他除了在概率论
因为雅各布去世较早,所以哥德巴赫没有机会向他请教。但雅各布还有两个弟弟,尼古拉 ? 伯努 利一世(Nicolaus Bernoulli I ,1662-1716)和约翰 ? 伯努利(Johann Bernoulli ,1667-1748),也都是出色的数学家,其中约翰比雅各布的研究范围更广泛且更
约翰不仅在数学上作了大量的工作,他还解释了力学中的虚位移原理,写了关于潮汐和航行
约翰有三个儿子,都是优秀的数学家,其中丹尼尔 ?伯努利(Daniel Bernoulli ,1700-1782)被认为是伯努利家族中最杰出的。此外,约翰还培养出了一位非凡
丹尼尔从小受到家庭的熏陶,在研究风格上继承了约翰的传 统。他一生著述丰富,还因天文学、地球引力、潮汐、磁学、船舶航行的稳定性以及振动理
据记载,丹尼尔聪慧过人,富有想象力。现存画像上的丹尼尔,明目慧瞳,俊朗飘逸,一表
伯努利家族后面的成员在数学上不那么突出,这会让人以为这个家族的基因有所衰退。其实
欧洲的旅行,使哥德巴赫不断开阔眼界,增长学识,还在学术圈里交了不少朋友,收获颇丰。当
说起德国料理,我们能想到的无非是香肠和马铃薯(俗称土豆)之类,可称道的不多。但有
新奇的土地
1724 年,哥德巴赫回到了故乡哥尼斯堡,又见到亲人和朋友, 自然是十分的高兴。空闲时到普雷格尔河畔走走,呼吸清新的空气,看看熟悉的景色,很快
此时的哥德巴赫已经 34 岁,过了而立之年,该看的人都看了,该见的世面也见过了,是到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时候
彼得大帝几次听取莱布尼茨的建议之后,终于在 1724 年 1 月颁布谕旨,决定成立圣彼得堡科学院。彼得大帝拟定了科学院章程,其中强调,科学院的
“沙皇”是俄国皇帝的称谓,俄语中的“沙”是拉丁语“凯 撒”的转音,“沙皇”的中文译名是采取一半音译、一半意 译的方式。
彼得一世(1672 -1725)是俄 国罗曼诺夫王朝的第四代沙皇,被公认为是俄国历史上最 杰出的皇帝。他一生励精图治,锐意改革,把俄国从落后 的封建国家变成了欧洲的一个强国。1721 年,在俄国打败北方强国瑞典之后,俄国枢密院授予彼得一世“全俄罗斯皇帝”和“祖国之
彼得大帝(Peter the Great,1682-1725 在位)身高 2.05 米,仪表非凡,精力充沛。他除了在政治和军事方面极有天赋之 外,还喜欢做木工、车工等手艺活儿,而且相当专业。但彼得更喜欢的是航海和造船,为此
俄国大诗人普希金这样评述彼得大帝:他“时而是学者,时而是英雄,时而是航海家,时而
彼得大帝的改革,也遇到了很大的阻力,有时充满了血雨腥风。就在他随考察团出国期间,国
彼得大帝的儿子阿列克谢也反对改革,还企图举兵篡位,被 彼得送进监狱,死在那里。另外,4 岁的王储也早早夭折。彼得因而忧郁成疾,于 1725 年 2 月去世,死时不到 53 岁。
继任女沙皇叶卡捷琳娜一世(1684-1727)和历史上的叶卡 捷琳娜大帝不是一个人,她的本名叫玛尔塔。玛尔塔是农夫的女儿,嫁给了一个瑞典骑兵,在
叶卡捷琳娜一世(1725-1727 在位)文化水平不高,执政能力有限,朝廷大事基本上交给她的老东家缅希科夫打理。虽然
哥德巴赫向圣彼得堡科学院递 交申请之后,小费了一点周折, 不久便被聘为科学院的数学教 授和记录秘书。1725 年,哥德巴赫踏上俄罗斯这片新奇的 土地,从此他的命运就和俄罗 斯紧密地联系在一起了。
哥德巴赫当时的年薪为 600 卢布,合月薪 50 卢布。上图是1733 年安娜女沙皇时期的 1 卢布银币,正面是女皇头像,反面是俄罗斯国徽双头鹰图案,银币重 25.6 克,这和中华民国初期 1 银元的分量差不多,叶卡捷琳娜一世时期的卢布可能大致相同。哥德巴赫到俄国后,生活应
在牛顿和莱布尼茨发明了微积分之后,伯努利家族和欧拉等 一些数学家又进一步推动微积分理论和技巧的发展,从中产生出了像无穷级数、常微分方程、偏
圣彼得堡(Saint Petersburg)是彼得大帝于 1703 年下令修 建的,它的名字来源于耶稣的弟子圣徒彼得,1924 年改名 为列宁格勒,1991 年苏联解体后,经市民投票,恢复了圣彼得堡的原名。
圣彼得堡位于波罗的海芬兰湾的东岸,涅瓦河的河口,当 初这里只是一片沼泽,彼得大帝先在这里建军事要塞,后扩建为城市。1712 年,彼得大帝将首都从莫斯科迁到圣 彼得堡。迁都的目的,是为 了更顺利地推行他的改革政 策,也是为俄国争取出海口,沟通与西欧的海上联系。当 时,圣彼得堡紧挨着瑞典的 领土(如今这块地方属于芬 兰),瑞典人经过 1704 年和1705 年两次失败的进攻之后,未再试图夺取圣彼得堡。
http://songshuhui.blog.caixin.cn/archiv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