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0日星期日

(1823)[转帖]李吉诃德:孔庆东的“文革范儿”

“光棍节”刚过,孔庆东继续光棍,不但秽辱记者,也将批评了他的新华社裹挟其中,无限上纲,装疯卖傻,再次彰显了他孱头与无赖的两面。
  
  作为北大教授,孔庆东尚不及北大荒村夫,一向以粗俗为荣,粗口为主,简直就把“王八蛋”叼在了嘴边,仿佛它的产品代言。之前还是骂糊涂街,无人理会,这次升了级,不仅谩骂记者“去、滚、操你妈的”,而且晒出来炫耀,这才引起了公众恶感,以为如今的教授实在烂人无疑。
  
  对网民的反应孔庆东从不介意,因为于他并无直接的利害。大家既不能破他饭碗,也不能定其前途。但这次新华社的点名他介意了,像嗅出了问题的严重,于是再跳出来,加演了一场恶人先声,恶人声高的闹剧。
  
  孔庆东确有他的“聪明”之处,几十年的活头儿使他深谙哪里有肉,哪里有碗,哪个娘有奶,哪个娘厉害,哪一个可以让他拿起碗吃肉,放下碗开骂,哪一个他绝对不敢吱声乍刺。孔孙娘多,自有其道理。他的知晓利害并非如他的相貌与言行那般胡来,面对强人,不论他如何张牙舞爪,挺然翘然,实际上他是给自己套了安全套,至少于他的前景无虞——孔庆东这一次对新华社的半疯半傻,这一套介乎病与不病之间的言论是有目的的,他的目的就是把水搅浑,借机自保。
  
  众所周知,孔庆东是文革的“死忠”,当所有国人已然摆脱了文革的桎梏,他却依旧浸淫其中,活似一块臭硬不堪的“物质兼非物质文化遗产”。他的全部“世界观”及“斗争术”无非是沿袭了文革的一套,将那些陈烂的伎俩拿到今天,反而生了一些新奇。
  
  孔庆东的这些自然骗不了我们,仿佛他躬身翘臀我们也就通过身体看到了他的咽炎。而年轻些的朋友却未必了解,反而会被他的虚张声势、“义正词严”唬到,以为所谓“道德正义”真的站在他的一边。
  
  我将史实放到这里:文革之所以成为国家一害、民族一劫,正是因为有了毛泽东以及太多孔庆东这类蛊惑者的缘故。他们或因巩固权力、排除异己,或因谋求投机爬升的私利,常以“民族”、“国家”、“人民”之名制造动荡、毁除秩序、挑拨仇恨、使人非人。孔庆东之类擅长“理论”,仿佛狗头军师,或是戈培尔的中国山寨版。自然也只有戈培尔之志,全无戈培尔之才,只好骂骂咧咧,咋咋呼呼。
  
  我给孔庆东做了一点归纳,他的所谓招数不过三个而已,且全是文革用烂的货色——
  
  第一招儿:拉大旗,做虎皮。
  
  孔庆东VS新华社,以实际的情况,约等于中国男足VS西班牙,只有满地找牙的可能。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就是拉出“党中央”、“新闻出版总署”、“《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指出新华社“不听话”了、“违规”了、“违法”了等等。
  
  以孔庆东的心理,大概总不免罩着73孙的阴影。要新华社向他道歉,大概连他自己也觉得不太真实,于是便给自己垫了一个台阶,拉出“中国人民”以及“所有的善良的正义的人民”当做虎皮,将自己混入其中,以此撑腰壮胆。
  
  以孔庆东的自述,“我们党和国家领导人,有一位,我听说他去视察新华社,对新华社的工作给予了严肃地批评,说‘你们新华社的工作还不如人家孔庆东的博客,孔庆东的博客每天有几万人认认真真地在读,不管是赞成的也好批评的也好,人家从中获得的是有价值的信息。’”
  
  “惊叹号”,连“党和国家领导人”也被孔庆东凭着“听说”拉过来对付新华社了。自然,这位“党和国家领导人”是不方便道出姓名的,保持神秘才有效果,否则要人看清一个“党和国家领导人”竟是孔庆东雇来的“托儿”,何等尴尬?还“严肃地批评”了,还“人家孔庆东的博客”,还“每天有几万人”如何,多么有见识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啊,简直可比“乌有之乡”的乡长。
  
  从作为权力机关的“党中央”、“新闻出版总署”,到作为拥有人量的“中国人民”,再到作为个体的“党和国家领导人”,孔庆东拉倒了所有能拉的大旗。尽管有些心怂胆怯,但也只好这样对付。
  
  孙子总是孙子,没得改变。不论是作为孔孙还是毛孙,孔庆东身上的文革残毒太深太浓,全不知这一切在现在的中国根本无效。这样的急时抱粗腿也只能说明他真的毛了,这一点就连毛泽东也救不了他——也幸好他没有拉出毛泽东来,叫“新华社的资产阶级方向应当批判”,否则更加有趣。
  
  孔庆东的第二招儿是“拉一派,打一派”。
  
  “拉”“打”结合也是文革惯用的“斗争策略”之一,在孔庆东就是忽悠新华社里“有正义的、有良心的记者”,“你们要站出来,和你们同行队伍中的汉奸作斗争。中国人民是不可侮的!”
  
  话虽药气,但动机还算明确,就是“瓦解敌人阵营,争取广大群众”。
  
  也不知孔庆东从哪里挖来了几条“声援贴”——是否由他杜撰也未可知,因为编造谎言也是毛左们擅长的一招儿——,说“孔老师,你是我们北大的良心,我们北大上下坚决支持你,你一片为民请命的良苦用心,我们大家都知道,这帮汉奸孙子敢动你一根毫毛,我们让他死无葬身之地!”
  
  稍微了解孔庆东的人也能看到,这样的行文句式无论如何都带着强烈的“73孙风格”,仿佛处处打着那面扭歪嘴脸的印章。
  
  尤为可笑的编纂就是孔庆东竟然成了“北大的良心”。北大固然不堪,与百十年前比较几乎天壤之别,但即便如此,所谓“良心”也还轮不到他吧。况且谁都知道北大以至更广大的地方早已没有良心,惟有狗粮而已。
  
  还有第三招儿,就是“打棍子,扣帽子”。
  
  孔庆东赐给媒体与记者的帽子是“汉奸”,赐给新华社的更大一些,是“脱离党中央的领导”、“对抗新闻出版总署”、“对抗中国宪法”,是“美国在中国的分社”。若在文革,这样任何一顶帽子就能将新华社社长逼得自杀,将新华社彻底换血。只可惜孔庆东们的好日子已然过去,既是“捣鬼无术”,也就连“有限”也谈不上了。这也正是我反对愤怒的网友为孔庆东罗列“十大罪状”,并要上报中纪委、教育部的理由。
  
  孱弱的本性决定了孔庆东的手法,他只好以此VS新华社。再有便是造谣与狡辩——“我从来没有骂过你的记者,我骂的,只是汉奸”,“‘南方汉奸报系’肯定威胁它,‘你新华社不支持我,将来美国爷爷来了,先把你们都杀了’,新华社害怕呀”……,这样的编造就连文革也较为罕见,可见孔庆东的急火攻心,脑子瞀乱了。
  
  现在孔庆东已认怂自己只是一个“教授”,“一个普通的知识分子”。他“重要的是、重点是要研究专业、研究文学”外带“培养学生”。怎么培养呢?就是“本人不吝赐教”。怎么叫“本人不吝赐教”呢?就是狗屁不通的意思。
  
  即便换了一个刚刚入学的学生,大概也不会以为只有“实地采访”才叫“采访”。而孔庆东作为中文系教授就要这样认为。鉴于他是为了自己的脏口狡辩,又没有什么更好的办法,也只好由他去了、滚了、操了。
  
  我觉得大家不妨就此放过孔庆东,虽说有毛太祖“宜将剩勇追穷寇”的“天条”在先,但以孔庆东而言,实在算不上什么“穷寇”,至多“穷横”而已。
  
  在孔庆东,如此拙劣的表演也并非什么好事,他将愈发失去价值。毛左们会甩掉他,因他的冒失、愚蠢、不中用;“人民”也会甩掉他,因为他们至少还有自重,需要找个成熟一些、端正一些、人样一些的代言。这个要求似不过分。
http://lijihede1794.blogchina.com/1220128.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