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1月27日星期日

(1837)[转帖]方非圆:从庐山下来的人都是可耻的

1959年夏天的庐山,历史在这里开了一个不大不小的玩笑,在这场玩笑中很多人丧失了自我,背弃了灵魂,并成为其一生中最难以言表的耻辱。
  庐山本是一个风景胜地、避暑乐园,却不幸成为一个历史名词,一个政治名词,成为一个灵魂的试金石,成为很多人如喉之骨、如背之芒。
  但也有一个人或几个人成为庐山的骄傲,没有让庐山失望,庐山也为其矗立了一座灵魂的丰碑。
  这本是一个再寻常不过的会议,这本是一个纠正错误的会议,却因为个人成见演变成一个坚持错误、发展错误的会议,并最终改变了中国历史的方向,这不能不令人扼腕叹息。
  在庐山会议之前,“大跃进”如火如荼,“浮夸风”愈演愈烈,中国的经济已经到了崩溃的边缘。彭德怀看到了问题之所在,中央也看到了,毛泽东也看到了,在上庐山之前,毛泽东派田家英等人到农村调查“人民公社”,已初步认识到“大跃进”的危害性,并准备在庐山会议上予以纠正。如果会议按照原定程序进行,则是国家之大幸,民族之大幸,然而事与愿违,历史在这里转了个弯。
  7月14日,彭德怀把信直接交给毛泽东的秘书,毛泽东看了这封信,搁了两天,于7月16日批示:“印发各同志参考”。17日起,各组对彭德怀的信进行讨论,连续讨论了六天,绝大多数人基本上同意,完全同意和根本反对者都只有个别人。到了7月23日,会议基本上正常进行,达成“纠左”共识也应该是水到渠成、顺水推舟的事了,然而一只大手像扭面条一样,把历史扭了过来。
  7月23日,毛泽东在大会上讲话,这个讲话使会议的方向为之一转,由纠正“大跃进”的错误转到了集中对彭德怀那封信进行批判,直到8月16日散会。于是,彭德怀个人的悲剧命运开始了,中国的悲剧命运开始了。
  暂且抛开会议由批判彭德怀的信到批判彭德怀个人的转变的荒谬性不论,我们现在从灵魂深处来挖掘这些人如何背叛真理,背叛灵魂。
  从绝大多数人同意彭德怀的观点到几乎所有人都反对彭德怀的观点,这绝对是一个180度的大转弯,这绝对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然而毛泽东完成了。在这个大逆转的过程中,很多人的灵魂遗失在庐山深处。
  如果说是因政见之争而批判彭德怀还情有可愿,然而在7月23日以前,绝大多数人都基本上同意彭德怀的观点,只有个别人反对,说明这不是政见之争。然而在7月23日这天,许多人如同没有思想的鸭子一样在一根竹竿的指挥下来了一个180度的大转弯,有些人本来就没有思想,有些人迫于淫威,有些人根本就是盲从,总之,绝大多数的鸭子听从了竹竿的指挥,只剩下彭德怀站在原地茫然不知所措。
  很多人为这次思想大转变寻找借口,说什么为了国家利益、民族利益、全局利益,说什么为了党的团结、国家团结……但是这些冠冕堂皇的理由在真理面前、在灵魂面前是站不住脚的,是羞于见人的。背叛了就背叛了,背叛灵魂是可耻的,为背叛灵魂寻找理由则更可耻了,作为国家领导人,有什么比真理更需要坚持的呢?
  也有人说这应归咎于彭德怀的倔脾气,这就更可笑了,彭德怀的信是私人信件,也在信件中注明了仅供参考。然而,毛泽东把分歧公布于众,并对之进行了近一个月的批判,你还要彭德怀怎样?要彭德怀背弃真理?背弃灵魂?显然,这不是彭德怀,个人命运在大是大非面前,在国家命运面前,彭德怀选择了“我自横刀向天笑,去留肝胆两昆仑”。
  要说责任,这完全归咎于毛泽东唯我独尊的帝王思想。在会议之前,毛泽东已认识到大跃进的错误,并准备在庐山会议上予以纠正,但是,彭德怀先他之前指出了大跃进的错误,这等于是批评,而不是毛泽东所要的自我批评和故作姿态。毛泽东虽然倡导批评与自我批评,但是对他本人来说,只能自我批评而不能允许别人对其批评。这种老虎屁股摸不得的禀性使毛泽东像《皇帝的新装》中的皇帝一样,明知自己裸体,仍将裸体进行到底。而指出皇帝裸体的彭德怀则成了大逆不道之人,千夫所指之人。这就是中国的国情:大家对错误心知肚明,可就是没有人说出来。这种国情让错误大行其道,而真理往往无立足之地。
  那些墙头草们何尝又没有责任,假如他们坚持真理,尊重事实,以国家命运为重,以民族前途为重,毛泽东即使三头六臂、佛法无边也无法颠倒黑白、混淆是非,也无法视真理为儿戏,视事实为泥丸,想圆就圆,想扁就扁。然而这些平时口口声声说要为国家为民族随时准备牺牲一切的大英雄们在淫威下无不例外地都低下了高贵的头颅,并为歪曲历史推波助澜
  假如那封信不是彭德怀所写,而是毛泽东的秘书或某一省委书记所写,毛泽东可能还会显示他“胸怀若谷”的胸怀。然而,这封信是一位德高望重、声名显赫的老帅所写,毛泽东认为这是在挑战他的权力和权威。这个把权力和权威看作高于一切的老人,为了捍卫自己的权威,不顾国家和民族利益,在光天化日之下悍然强奸了真理,强奸了客观事实。
  况且挑战他权威的人又是一个他认为屡屡与他过不去的人,1935年会理会议,彭德怀被批判;1945年延安整风会议彭德怀被指责一贯反对毛主席、执行王明投降主义路线、背着中央发动百团大战帮了蒋介石的忙等等。然而这两次会议都没有打倒彭德怀,彭德怀的威望反而与日俱增,这让毛泽东提高了戒心,并视彭德怀为威胁他权威的心腹大患,毛泽东在庐山会议上以“莫须有”的罪名打倒彭德怀也就不奇怪了。毛泽东的多疑,彭德怀的耿直都注定了庐山会议是一个翻云覆雨的会议,是强权强暴真理的会议。历史证明,毛泽东强加在彭德怀身上的三次批判都是错误的,彭德怀被毛泽东误会三次、批判三次,彭德怀夫复何求?夫复何言?
  彭德怀个人的命运无足轻重,可是当他个人的命运与国家的命运紧密相连的时候,那就是无法忽视了。而事实证明,庐山会议只不过是拉开了中国悲剧命运的序幕,更悲惨的命运还是后头。当宪法、真理在强权面前阳萎的时候,文化大革命的发生也就不可避免了。
  现在想起来,庐山会议上那些倒戈一击的绝大多数,不仅背叛了彭德怀,背叛了真理,背叛了灵魂,也背叛了国家和人民。他们对以后发生的文化大革命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正是因为他们的怯懦和明哲保身助长了专制,助长了“顺我者昌,逆我者亡”的帝王思想的发展和漫延。从某种意义来说,与其说是毛泽东的专横给中国带来了灾难,不如说是苟活者的明哲保身和懦弱毁灭了中国。
  更具讽刺的是,这些苟活者明哲保身和对强权的屈服直接导致了他们以后在文化大革命中无一幸免地遭受到与彭德怀同样的命运,这就是明哲保身和麻木的代价。
  所以说,从庐山全身而退的人,都是没有灵魂的人,那些仰望庐山的人们何尝不是如此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