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806)[转帖]赤眉陈更:也评孔教授的以鸣惊人
我认识北京大学中文系的某位自称为孔子73世孙的孔教授,是从网上开始的,也止于网上。但他的以鸣惊人的精神的确给我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第一印象,他崇拜金正日、金日成,崇拜他们的“主体思想”,似乎很和我们这个提倡思想自由,倡扬个性解放的时代搭不上边。第二印象,他肯定文化大革命,为文革表功,说10年文革工农业总产值增长79%,社会总产值增长77.4%,……更不要说两弹一星、八大油田。不管父母怎样打骂过我,怎样冤枉过我,他们都是我的恩人。巴金说,应该建个文革博物馆,纪念民族的灾难、国家的羞耻。这个博物馆还没建起来,孔教授已经把文革吹得天花乱坠,很似乎我们应该复古到那个时代了。还有一些印象,他说大跃进没饿死人,又说南韩比北韩更水深火热。我读他的文字的时候,总想起在西亚有一个内贾德,最爱说些雷人的话,说什么历史上并没有发生希特勒屠杀犹太人的事儿,那一阶段犹太人是幸福的。与内贾德一样,在我们中国,最爱以鸣惊人的,我的印象中恐怕就是学界的这位孔教授了。孔教授最近又有惊人之语,南方周末的记者态度十分温和地想采访一下他,他大骂汉奸,拒绝采访。之后在他的孔氏“电台”里,广喻社会说:他对南方报系的记者操了三个“妈”,豪气甚壮,洋洋自得。象水浒传中的牛二拔得了过路妇女的头发,盗得了邻人的鸡。杨志卖刀的情节之下,出场了牛二,是刺激的故事,但不令人惊讶。泼皮无赖出没街头,并不令人诧异,更何况那是并非法制社会的古代东京。但孔教授的操“娘”之骂,出现在二十一世纪的北大校院,出现在堂堂教授用以教化人心的微博里,镜像中,泱泱中华文明还成何体统。蔡元培先生为北大立下了“兼容并包,思想自由”的校训。但是,“兼容并包”的是文明而不是粗鲁、是进步而不是恶俗,“自由”的是学术而不是谩骂、是建设而不是破坏。学术与文化的圣地,何容污流与恶瀑齐飞,恶口与骂语并鸣!一百多年来,北大有许多极具个性的知名教授。乖张如辜鸿名,尖刻如鲁迅,裂眦金刚如刘文典,他们都以文蕴深厚的知性语言传达着浇溉文明的雅讽之词,似骂却又贯彻着文化的深质。看似怪诞不经的行为,不但没有辱没斯文,反而增进了中华的文典,为后人更一步奠基了文明的沃土。但孔教授的自以为高蹈的表现,与他的前人完全异质:黄口小儿的骂娘恶语,污秽流泄于地,怎堪文明的提练!一贯作风温文敦厚、对紫红色的骂人者特别包容的新华社也感到不堪了。为此著文评论说:“作为人民教师,所作所为应坚守法律和道德底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规定,教师应当承担教书育人、培养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提高民族素质的使命,应当履行‘遵守宪法、法律和职业道德,为人师表”的义务。我国实行教师资格制度,教师有“品行不良、侮辱学生,影响恶劣’的情形的,应由所在学校、其他教育机构或者教育行政部门给予行政处分或者解聘。”在自由职业的今天,一些人可能认为这则评论过了,干涉了他人的饭碗。殊不知,师德为择师的第一标准。台湾教授庄国荣骂娘,曾引起台湾女界公愤,校方决定解除聘任。虽其未果,但以出口成“脏”,而不宜师表者,此为往例。孔教授们的张狂,依赖于一种心态,大观园里的焦大心态。父辈是赤卫队、八路军、自己是红小兵,南征北战打天下,保组织、护先皇,就如那焦大恶骂之时,常自夸功,我保护先爷时你们还在裆里呢!这种无视今上的心态之下,今上似乎也无奈他何。然而,容忍总是有限度的,最后孔先生还是如焦大一样,“落了个被捆起来的下场,用土和马粪满满填了他一嘴。”——2011年11月10日新华社的时评〈教授骂人,岂能把粗鲁当个性〉,使孔先生感到口中好臭!这是好难堪的!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67404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