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6月20日星期一

(922)[转帖]追木艮:清朝税收

清朝的康熙帝搞了个永不加赋,大概也就是按当时我们国的人头算税,就算人口增长了,也不加税。到了后来,他的继承人喜欢战争(西部那两区就是当时取得的,当然不主动出击,修长城的成本也很高),弄得国库没钱,又不能违祖制,把人头税改派到土地税。因为土地肥的话,能养的人就多,所以还算合理。因为人口增加,土地开荒,过去在册田地面积会比后来实际的少,重新核实土地,需要交税的土地就多了。这样的税制,因为怕得罪地主(收人头税,地主就少收些租,收土地税,地主就多收些租,最终还是农民负担),只是在农业经济大省(河南省,江浙等)实行过,增加了政府收入。

雍正在民间的名声很臭,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加重了人民的负担,红楼梦可能也是在这一时期定稿的。但是,他没有步由俭的后尘,因为他改革了税制。清朝是第一个在册人口过亿的朝代,实现上他的前朝实际人口也过亿了,但是因为税收的是人头税,不在册就不用交税。前朝要增加收入,要加人头税,在册人口的负担就重了,弃户口跑掉的也就多了,余下的人税就更重了。

清朝后期,虽然要造颐和园,要支付战争赔款,还要应对各地叛乱,因此还增加了新税种。但合法的税负,就今天看来并不重。但当时总体上还是是农业国,生产力不发达,或许为“祖制”所限,慈禧也不敢明着加税。外国商业的入侵和鸦片也使各阶层受害。孙中山先生说民国时军伐治下比清朝还腐败,用清朝官员的贪腐和军伐做类比,可见民国时,人们对清朝的腐败是记忆犹新啊[1]!

蒋家独裁王朝,亡于腐败和通货膨胀,这就不用多说了。

再说一下,我对人教版的历史教科书实在很怨念,清朝史为什么不写准格尔汗国?为什么写清末平西北把东干事件去掉了?还有现代史写到改革开放初期就可以了,一下就跳到了在南联盟被炸使馆,那中间的民国“欺实扒”年那件事为什么不写?

日本的教科书也被我们批评,但他们有几个版本的教科书,歪曲历史的只是少数版本(影响了少数人,但如果这少数人在日本掌权,还是很危险的)。我们本部的教科书就只有人教版了。历史教科书是历史的镜子,当然历史还有别的镜子,网上出了个袁腾飞,还有当代的司马迁“辛梓琳”(我故意写错的),他们也是镜子。历史的真相我们都不知道,但现在我们可以通过网络知道个大概,虽然未必是真的。历史书往往很长,如果没时间,看易和袁的录像是不错的选择,当然看的时候要有批判精神,至少我是这样的。

还有政治书,我也觉得恶心,有空背政治教科书,不如直接看马恩选集(马恩没说要搞独裁,还批判了国家资本主义,反对普鲁士的国有企业),看孙中山选集(前头文言相当地多,可以从中间看起;如果你觉得自己有演讲才能,可以照孙中山的演讲念,录下来发到网上[2])来得实在。网上有下。

[1]除此之外,又宣布新设“海防捐”。为此目的,公开实行卖官鬻爵,官员被鼓励出钱来“报效”,以使自己能够晋升或使过去的渎职行为得到宽恕。--包遵彭:《清季海军史》,第 28—31 页——摘自剑桥中国晚清史。
[2]有教育工作者将人划分为视觉学习者,听觉学习者,和触觉学习者。罗永浩的录音之所以在网上疯传,原因之一就是专门为听觉学习者的网络资源比较少。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3ce8f53988a61992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