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世间国为何物,直教人生死相许?!”这是熊培云在他的《重新发现社会》里说的一句话,自然,这句话也是一个值得人深思的问题。前不久,美国好莱坞动画片《功夫熊猫2》引进中国,不料却在国内掀起了一场“抵制文化侵略”的风波,我想大概这是影片制片方所始料不及的。
我们的社会,我们的媒体,一直在宣扬一种爱国的观点。但是对于“国”究竟是什么、意味着什么、为什么要爱却很少有人提及和探讨,就好像“爱国”已经成了一种真理,不言而喻,不证自明,一种每个人都要担当的理所当然的责任和义务,但是这种责任和义务的由来却是模糊隐晦,大家都晓得要爱国,但爱国是什么、为什么要爱、怎么爱就无从提及了。
这不,正因为大家日常都很少思考怎样爱国,于是就出现有人教我们怎样爱国了。早在2008年6月《功夫熊猫》上映时,赵半狄曾举着“不容许好莱坞在劫后余生的中国捞金”的横幅,来到广电总局呼吁抵制其在中国的上映。为什么要禁止人们看一部自己喜欢的外国电影?这中间有一个神奇的词语叫“文化侵略”,在反对“文化侵略”的先知式人物看来,人民是无知的孩童,他们根本不辨善恶,很容易被美国电影洗脑,只有他们才能目光如炬的看到真正的问题——你觉得《孔子》又老套又无聊吗?这就是你被《阿凡达》洗脑的结果。所以,在赵半狄看来,如果你抵制去电影院看《功夫熊猫》,你就是爱国,如果你不仅自己不去看还劝阻别人也不去看,那你就是非常爱国,如果你不仅劝阻大家不去看,还有能力禁止该片引进让所有人都看不了,那你就是完全爱国。
为什么要这么爱国呢?人家已经说了,这是要抵制“文化侵略”。“文化侵略”是一个比较新的词,“文化侵略”的目的最终就是要将中国人西化,用比较左派的观点来说,就是要达到和平演变之不可告人的目的。说到西化,我倒是觉得非常奇怪。每当我想到这个词,再看看周围的国人,我就觉得我们中国人大抵是世界上最矛盾的民族。你说我们骄傲吧,我们的确为我们上下5000年历史文化所骄傲,但你一旦提到近200年的历史,又足以让一个本来趾高气扬的人瞬间黑脸;你说我们包容吧,但事实上中国文化有自己内在的原核,它的确吸引着不同质的东西,但最终都是将不同质的东西同化,而不是与其共存共生,相辅相成。
说实话,比起一百年前的晚清,今天的中国人实在已经不需要再怎么谈“西化”的问题了。因为这一百年来我们已经被“西化”得不成样子了,以至于除了我们这身皮囊和世世代代不变的江山,我们已经很难再发现还有什么东西不是“西化”过来的。政治上,政党制度,代表选举,来自西方,我们早已抛弃了封建专制的外壳,但专制和集权的精神是一以贯之的。意识形态上,自己原创的三民主义沦为“反动”势力的旗帜共产主义,广泛推广的社会主义,马克思列宁主义主义却全部来自西方,,但“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手腕是绝不抛弃的。生活方式上,大到上班、上学、逛超市,小到穿西装、T恤、留短发,甚至连结婚,现在还有多少新娘是穿红裙子的?经济上,从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到大包大干的计划经济,再到现在的市场经济,一路西化的轨迹清晰可辨。文化上,我们的整个教育体系,社会上流行的时尚、风气和节日,包括时装、电影、网络有几项不是来自西方?您不妨抬起头来看看,身边还有多少东西是真正属于我们中国人原创,或者从古代先辈那里流传下来的?如果这个时候谁还再说拒绝西化,您大可跟他急,西你个头,你还有啥没有被西化的?
说到这儿,可能有人要反对了,博主你上面所说的都不叫西化,叫现代化。哈哈,在我看来,所谓的现代化跟西化的概念差不了多少。为什么呢?因为整个近现代都是西方文化领先和原创,我们现在不过是吸收别人的东西而已,但我们自己的东西已所剩无几。有时候,我真希望我们还是能穿回我们的汉服,当然啦款式是要经过改良的。我也真希望我们的建筑不要再一味地求高求新,多点真正具有中国特色的吧。同时,如果结婚,不说八抬大轿吧,至少能够多看见一些中国的情侣们红妆红服。
回到《功夫熊猫2》的话题,我觉得,我完全支持赵半狄和他的同流孔庆东先生去合伙拍一部反映美国水门事件或911的电影,去“文化侵略”美帝国主义去,当然前提是你们有这个本事。如果没有,你们可以发表你们自己关于该片的观点,也可以做出看或不看该片的决定,但请你们自尊自重不要怂恿、劝阻甚至拿着爱国主义的高帽去抵制别人去看。正如豆瓣电影对《功夫熊猫2》的影评说的那样,有时候你会误认为中国文化已经深度入侵美国了。
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b69da72334178e4c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