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24)[转帖]颜昌海:“蠢援”外交中的“北京孤独”
说起中国大陆官方执政以来在国际社会“打肿脸充胖子”的事,三天三夜说不完,文史学者舒云所著的《中国大陆外援往事》里就有不少记载。2010年官方透露,中国大陆累计向120多个发展中国大陆家提供了经济技术援助,并向30多个国际和区域组织提供了捐款。而据中新网12月11日报道,近10年来中国大陆累计对外提供各类援款1700多亿元人民币,免除50个重债穷国和最不发达国家近300亿元人民币到期债务,承诺对同中国大陆建交的最不发达国家97%的税目的产品给予零关税待遇,为173个发展中国家和13个地区性国际组织培训各类人员6万多名,增强了受援国自主发展能力。“10年来,中国积极承担应尽国际责任,努力推动各国共同发展。”……据官方报道,中国大陆对外援助支出占财政支出的比例,从最初的1%上升到1972年、1973年、1974年的6.7%、7.2%、6.3%,超过了国力所能负担的程度。据《中国大陆教育年鉴》统计,中国大陆教育事业费占财政总支出的比例,1966年为6.36%,1970年为 4.24%,1976年达到6.29%。也就是说,一穷二白的中国大陆支持外国人的钱,比用在本国所有教育和事业单位的钱还要多。但中国大陆人捏紧裤腰养大的,竟是些白眼狼。人们印象最深的受援国当属朝鲜了。远的不说1950年朝鲜战争中,中方公布志愿军伤亡失踪40万,而苏联解密文件透露中方死亡人数为100万,战争费用高达100亿美元。不过在今天朝鲜教科书相关内容里,只字没提“中国大陆”两个字。就说近年来为支撑摇摇欲坠的金正日政权,中国大陆官方几乎包养了整个朝鲜,每年提供50万吨粮食,100万吨石油,250万吨煤炭,不过朝鲜首次核试爆选择的地点,远离韩国和俄国,而最靠近中国大陆,直接威胁和损害的竟是中国大陆。在中国大陆的对外援助中,对越南的援助时间最长,数量最大。中国大陆援越的军事物资可以装备200万陆海空军队,各种物资折价二百多亿美元。当时中国大陆官方对越共小兄弟的态度是“要多少给多少”,谁料在1978年越南对华战争中,越南人用中国大陆送去的枪炮作武器,把中国大陆援助的成袋成袋的大米当作沙袋支撑枪支用。从1954年起,中国大陆向阿尔巴尼亚提供经济和军事援助折合人民币一百多亿元。这个数字相当于阿国每人得3850元,而当时中国大陆人的年收入才200多元。在非洲,中国大陆更是大包大揽,一切都是中方做好了,最后把钥匙交给对方就完了。比如中国大陆曾无偿为非洲国家建造了20多座体育场馆,以至于国际奥委会主席说:要想看中国最好的体育建筑,请到非洲去。即使在1959至1962年所谓最困难的“三年灾害时期”,中国大陆官方对外援助一点也没减少,给了阿尔巴尼亚5万吨粮食,几内亚1万吨大米,刚果1.5万吨小麦和大米。这些粮食要是分给中国大陆百姓,也不会出现饿死几千多万的人间最惨烈的悲剧。1959至1962年,3年大饥荒时,中国大陆发生大量饿死人的惨剧后,苏联政府闻讯马上召开政治局会议,决定立即援助中国大陆50万吨食糖,300万吨粮食。赫鲁晓夫让苏联驻中国大陆大使向周恩来沟通,准备就援助中国大陆事宜与之协商。周恩来与苏联驻中国大使谈话后向毛泽东汇报,被毛泽东一口回绝。毛泽东说:“哪怕把全中国人都饿死也不要赫秃子的一粒粮食,中国党和政府是有志气的。我们不但不要苏联的援助,而且还要把欠苏联的债还清”。这就是官方告诉人民“苏联乘人之危‘逼债讨帐’”的历史真相。事后毛泽东向其保健医生李志绥、秘书田家英说“饿死事小,失节事大。中国有几亿人口,饿死几千万人算啥大不了的事呀!让妇女敞开生孩子,死的几千万人,过几年又不回来啦!我们凭啥吃赫鲁晓夫的嗟来之食?”。3年大饥荒时毛泽东也拒绝接受美国粮食援助。1959至1962年,中国大陆说不清有多少人倒毙在家中、田间和逃荒的路上,此时美国新任总统肯尼迪及其政府对中国大陆的情况并未袖手旁观,而是给予了特别的关注。他们认为,中国大陆的严峻形势在短期内不会得到缓解,这必将导致更多的人死亡,因此,决定尝试通过粮食援助并制定了援助方案。1962年2月,美方提出了一份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方案:允许中方用硬通货向美国购买500万吨小麦。另一个附带政治条件的方案是:如果中国大陆同意放弃对邻国的军事政治压力,美方同意以长期和低息赊销的方式每年出售上千万吨小麦给中国大陆。不久,肯尼迪利用中美华沙大使级会谈的时机,指示美国驻波兰大使比姆与中国特使王炳南进行沟通。肯尼迪明确说道,如果中方表示,人民的生活受到影响,美国将从人道主义立场给予尽可能的帮助,美国甚至可以给中国大陆的穷人送救济包。但是,在中美双方的沟通中,王炳南传达了毛泽东的立场:虽然中国大陆受到了连续几年的自然灾害的影响,但中国人民有信心战胜困难,赢得胜利,绝不会依靠别人、尤其美国人的施舍过日子,更不会拿原则做交宜。美国人再三表示,他们的500万吨小麦的援助计划是不附带任何政治条件的,甚至硬通货的支付方式也可以在情况好转后再兑现。中方仍然断然拒绝,并以幽默的口吻转达了毛泽东的建议:如果美方需要我们的帮助,我们也愿意勒紧裤带援助一些大米和小麦。美国代表顿现窘态,中国大陆代表哈哈大笑。大陆官方再一次展现了“骨气”。而《台湾大事记》中记载,3年大饥荒时期,蒋介石号召台湾人民每人省下一元钱支援大陆,又想通过国际红十字会向大陆捐献粮食物品,然而大陆坚决不开放运送物资的港口,于是台湾当局只好把粮食物品用飞机沿福建浙江山东江苏海岸顺流投下。1976年唐山大地震,在30年后中国大陆官方的一篇报道中这样写道:“唐山,这座上百万人的重工业城市,瞬间被夷为平地。整个世界都感到了来自中国大陆的冲击波。当国际社会纷纷伸出援手时,中国大陆却说“不”。中国大陆说“不”是通过《人民日报》的一篇社论向国际社会表达的:“自力更生的救灾努力说明用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武装起来的、经过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考验的人民是不可战胜的,说明我国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制度具有极大的优越性。”……有人说中国大陆无偿援助亚非拉,主要是毛泽东时代的事,现在大陆官方不会再这么傻了。其实中国大陆官方从来都不傻,而且外援也并没有减少,只是换了个形式而已。官方不顾国际社会的反对,援助津巴布韦、苏丹、朝鲜等邪恶国家,正如世界银行所谴责的那样,“中共的援助抵消了国际社会‘以经贸促政改、以经援换人权’的努力”。大陆官方以“不干涉内政”为借口,在国际社会普遍制裁的大环境下乘机而入,不光在经济资源上大捞一把,更是在政治上充当这些腐败政权的代言人和所谓协调者,并以此为筹码,与民主社会讨价还价。然而,尽管这种金钱外交有些效果:联合国至今还没能通过任何谴责中国大陆人权状态的议案,但大陆官方纠集独裁国家组成灰色阵营,与文明世界分庭抗礼的做法,已经遭到国际社会的谴责。以前中国大陆官方慷慨援助的阿尔巴尼亚、印度尼西亚、越南、柬埔寨、老挝等国,如今都已抛弃共产主义,与中国大陆“翻了脸”。连“铁杆朋友”缅甸,最近也和大陆官方摩擦了。北京最近两年在外交上连连失利,今年更是晦气重重。从2011年11月初开始的20国峰会到亚太峰会,再到11月中旬的东亚峰会,短短几个星期当中,美国频频发动攻势,一波接着一波,绵密无间,最后以东亚峰会为这一轮交手画上句号。美国完胜,从军事到政治上重返太平洋;中国大陆完败,失去了此前一直以为非己莫属的亚太地区的“龙头”位置。尤其是亚太九国签订的TPP协议,中国大陆被排除在外,使中国大陆在亚太地区的孤立从军事领域延伸到经济领域。用“四面楚歌”形容可能过于悲观,但说其正滑入其建政以来第三次被国际社会孤立的困境之中,却不为过。让人极为光火的是,这次被孤立竟然发端于亚太地区——这一被中国大陆视为自家庭院之地,时值当权者认为自己已“和平崛起”并将与美国共同履行世界领导责任之时。这一轮被孤立,在北京而言实在是不期而至。此前,中国大陆一直满心希望自己与亚洲邻国的经济往来最终能转化成政治信任。其实,东南亚国家近几年一直在为对抗中国大陆的“连横”(一对一谈判)在筹思如何“合纵”(联合对抗中国大陆)。基于中国大陆利用自身居于湄公河上游的优势而霸道地使用水资源,加上南海争端,各种不满早在蓄积,结成同盟对抗中国大陆是迟早之事。无论是毛泽东时代中国大陆外援高达国家财政总支出的6.92%,名列世界榜首,还是最近在朝鲜、非洲大搞无偿贷款、巨额投资等,大陆官方之所以这样处心积虑的做,都是为了在国际社会争得一席之地,以巩固其统治,以牺牲本国民众利益为代价,为其在联合国舞台上争取一点表演空间和话语权。在国际上豢养一帮小喽啰,为其生存危机壮胆吆喝,从这点看,大陆权贵的“外援”虽然被民众唤作“蠢援”有着内在需求的必然性。靠压榨民众起家的大陆权贵,其理论根基都是与中华传统文化背道而驰的,为了换取外界的一点点认可,不惜牺牲人民的利益。中国大陆外交,不是败在外交官无能,而是败在中国大陆外交是内政的延续。中国大陆内政近30年的特点是:奉行“经济发展是硬道理”——官场因此流行名言曰“能够用人民币摆平的矛盾就是人民内部矛盾”。用与国民的“面包契约” 作为构建政治合法性的基础,政府许诺让国民吃饱饭,强迫国民接受权贵专政。维持这种格局的办法一是谎言(控制舆论、管制媒体,营造主旋律),二是暴力。这种内政特质反映到外交上来,就是用各种经济关系形成牵绊,对富国用经贸往来、投资关系形成牵绊,希望藉此结成政治信任关系;对穷国则采用经济援助、优惠贷款等方式,希望以此获得政治拥戴。最近这些年,还希望通过“大外宣”,在国际社会取得话语主导权。与此同时,扩充军力,对周边国家形成威慑力。改革开放以来的对外援助曾一度有所减少,但随着官方的“崛起”,近10年累计对外提供各类援款1700多亿元人民币(不包含免除多国数百笔到期债务)。每当外交形势不妙,大陆官方立刻花钱买“稳定”,比如这次北京在东亚峰会上应对危机还是采用传统方式,用金钱来获取东协国家的欢心,在此前承诺150亿美元贷款的基础上,再向东协提供100亿美元的贷款,并设立30亿元RMB的中国大陆-东协海上合作基金;出手豪阔。可是,官方对国内民众,则绝不大方,无论是在建构社会福利体制还是为民众提供义务教育,出手都相当小气。对外出手豪阔在毛泽东手里就养成的习惯,比如1970年代初,中国大陆的援外金额平均每年以10亿元的规模飚升,1973年创最高纪录,当年援外占GDP之比为2%,占財政支出的7.2%。同年,美国外援只占GDP的0.0063%。这种援助之慷慨,只要比较一下中国大陆近10年来中国大陆财政性教育经费支出占GDP的比例还未到 4%,就可知其行状。回溯60多年大陆官方的国际关系,至今已享有三次被“光荣孤立”的荣光。第一次是1949年-1970年代中美建交;第二次是1989年到1990年代中期。如今正在滑入第三次被“光荣孤立”的通道上。考察这三次被孤立的原因,就会发现根本原因还是当权者的价值观及其行事方式与文明国家格格不入。对于国际社会公认的普世价值和行为准则,当局一直采用回避和利用相结合的手段。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夏威夷会议上批评“中国玩弄国际规则”,并称“受够了”。——这点并未冤枉中国大陆:至今为止,中国大陆一共签署了23项与人权有关的各种国际公约,除《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之外,至今已批准了22项。但考诸中国大陆现实,几乎没有践履其中大部分人权公约的相关承诺。中国大陆在知识产权方面的不守规则举世闻名,知识产权纠纷早就成为中美主要经济矛盾之一。德国对中国大陆知识产权侵权忍无可忍,在2010年曾将“金鼻子剽窃奖”的11个奖项中的5 项颁给中国大陆公司。欧盟2010完成的一份报告指出,2009年进入欧盟国家的仿冒商品有64%来自中国大陆。中国大陆在遵守国际规则方面的机会主义有句名言,叫做“韬光养晦”。意指在力量不够强大时要示弱并积蓄力量,时机一旦成熟就以“崛起”的姿态对待世界。从2001年加入WTO之后的10年当中,前5年因为入世过渡期还未结束,北京为免旁生枝节,采取“和为贵”;但过渡期一结束,中国大陆成为WTO的正式成员以后,开始转守为攻,从此世界多事。自2007年开始,“中国制造”的质量问题也成为贸易摩擦的主要原因,各种有害食品、含铅玩具、有害建筑材料的报道成为“中国制造”挥之不去的阴影。中国大陆国内立法多如牛毛,但对政府和官员从无约束作用。外交上也是如此行事。2011年3月外交部发言人姜瑜放话,要外国记者“不要拿法律当挡箭牌”;11月外交部国际司副司长庞森在夏威夷峰会上回应奥巴马批评时更是表达当权者心声:“如果规则是由一个国家或是几个国家决定的,中国没有遵守它们的义务。”意即,中国大陆之所以签署一些加入某机构或者某国际组织的协定,是因为要拿到门票,但那些规定是中国大陆加入前制订的,中国大陆未参与因此不必要遵守。在12月5日,中国国家发改委副主任解振华强烈批评一些西方国家,“该做的我们都做了……你们还没有做到,你有什么资格在这里讲这些道理给我”,但网上却流行着一首诗:《沁园春·雾》,调侃北京的空气污染;人民对于北京的大气污染表示了愤怒:中国的环境污染已经到了触目惊心的地步,连国家首都都难以幸免,你还能厚着脸皮脸说“该做的我们都做了”,别人资格在这里讲这些道理给你?!……中国大陆这些年口头上也提出要建立软实力,但北京对软实力的理解就是“金钱外交+大外宣”。其实,这种中国大陆特色“软实力”只能收效于一时(比如政府在国际社会挥洒金雨得到的最大收获,就是曾经成功地利用一些发展中国家在联合国人权委员会(2006年后为人权理事会)中捣乱,使得谴责大陆政府侵犯人权的议案从未通过,其余不少未结善果);近来缅甸对中国大陆的疏离就是一例。中国大陆多年来给缅甸大洒金钱,并早就办了多份缅文外宣媒体如《吉祥》杂志等为缅甸人洗脑,但就在今年9月新总理吴登盛上台之后,缅甸政府宣称暂停中国大陆投入36亿美元在缅北伊洛瓦底江上兴建的大坝工程。东南亚国家在“经济靠中国大陆”的同时,从未真正放弃“安全靠美国”的想法。但愿北京能够认识到:外交上的困局,并非完全来自战略战术的不智,而是源自于中国大陆的政治制度与价值观。再不改革,北京就只好继续孤独下去。有不少西方商人把中国大陆看成一块大肥肉,殊不知这块大肥肉是西方人自己在华巨额投资养成的,更是以中国大陆人民贫困和国家资源耗尽及环境极度污染为代价的。没有西方的输血投入和大陆人民的穷忍,大陆官方也不可能吹起经济高速发展的大泡泡。总之,当权者的“外援”是为了“内需”——对人民的权利的自由劫掠。毫无疑问,这种“外援”把戏会延续到大陆人民都站起来说对权贵们“不”的一天。也许那时,中国才拥有如官媒经常吹嘘的“我们的朋友遍天下”而可以自豪的日子http://blog.ifeng.com/article/15271782.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