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7)[转帖]岁月如戈:我之革命观
最近,因为韩寒谈论起“革命”的话题,引来各方关注,一下子让“革命”这个曾经的热词再度热了起来,反对支持者均众,对于韩寒的观点,我是部分认同的,部分认同的的另一个意思也就是不认同另一部分,不过我并不准备只针对韩文发表评论,而是趁着这个机会,也谈谈自己对革命的认识。从广义上看,革命是指推动事物发生根本变革,引起事物从旧质变为新质的飞跃;狭义的革命通常指政治革命,指国民用包括暴力在内的各种手段推翻现政权,建立新政权的活动。国民有权利推翻自己的政权么?当然是有的,如果用和平投票的方式推翻当然成本最低,这就是目前多数国家已经实施的民主选举制度,如果因种种原因民众只能以暴力手段推翻现政权,便是我们通常理解的革命。当然,现在流行一种“新”的革命方式,就是以颜色革命和茉莉花革命为代表的革命方式,团结起来的人民用力量逼迫现政府下台或实施根本性改革,此类革命介于暴力革命与和平选举之间,其实一点都不新,1688年英国光荣革命便属于此类革命,这种革命同我们印象中轰轰烈烈的革命有所不同,代价较小,成为当今世界革命的主流。不过,介于中国的特色,本文所说的革命主要是指暴力革命。独立宣言曾言:“我们认为下面这些真理是不言而喻的:人人生而平等,造物者赋予他们若干不可剥夺的权利,其中包括生命权、自由权和追求幸福的权利。为了保障这些权利,人类才在他们之间建立政府,而政府之正当权力,是经被治理者的同意而产生的。当任何形式的政府破坏这些目标时,人民便有权力改变或废除它,以建立一个新的政府”。设立政权的目的是保护国人的人权,如果政权反过来成为欺压民众、剥夺民众权益的工具,人民当然有权利推翻它。也就是说,革命是国民的一项权利,是民众面对暴政时最后的救济手段。1789年7月4日,法国大革命爆发,国王路易十六听到消息时大惊失色:“什么,他们造反了?”“不,陛下,是革命。”他的近侍这样纠正他。说明即使在当时的法国人眼里,革命同改朝换代的造反是有区别的。不幸的是,即使在当下的中国,大多数人眼中的革命仍是改朝换代的造反,这种革命很容易成为暴力的狂欢,成为厚黑者与野心家的舞台,翻开20世纪的中国历史,从辛亥革命到所谓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再到文化大革命,革命变得越来越不堪,沦为某些人为实现个人野心,操弄天下的工具。“革命”带给中国人的,竟主要是血腥和苦难,这恐怕也是许多象韩寒一样的人们反对中国式“革命”的缘由。革命是国民反抗暴政的权利和武器,但这种武器具有很大的破坏性和不确定性,非到万不得已,其他道路已走不通时,不宜轻言革命。用老蒋的话说就是:和平未到绝望时期,绝不放弃和平,牺牲未到最后关头,绝不轻言牺牲。而这里所说的其他道路就是改良(也就是政治改革)。毋庸置疑,当下的中国正走在一条通往革命之路上,听上去很带劲,但不论是于国于民于统治者而言,这都是一条代价沉重的道路,而避免这沉重代价的最好办法就是改良,相对而言,改良的代价是最小的。然而,目前改良(政治改革)最大的阻力来自于中国的既得利益阶层,对民众而言,他们因目前的政治体制而拥有不被制约的权力,再利用此权力“合法”寻租而获利巨丰;如果实施政治改革,他们的权力将受到民众及司法的制约,他们得利的基础将不复存在,所以他们绝大多数都不愿意政改,他们的核心便是那500个家庭,控制着13亿人的中国,是走向革命还是走向改良,便由他们决定。也许有人会问,你刚才不是说他们中绝大多数人都不愿意政改吗?那改良还有什么希望呢?是的,想要他们主动政改无异于痴人说梦,但只要外部的压力足够大(革命也是一种压力),改良就有成功的希望,500个家庭无论如何无法与500000000个家庭为敌,既得利益者也是会权衡利弊的。这些年来,我一直努力的抨击时弊,其实也是在尽我个人那份微不足道之力而已。的确,每个普通中国人的力量都微不足道,但如果10亿中国人都呼吁改革现状,就将是一股洪流,一股可以推动政改的洪流,能不能出现这种情况我也说不清,但我已经做了我应该做的那份,这样即使有一天我们不得不面对革命,我也会坦然面对,因为我既不反对和惧怕革命,于国于民我也尽到了责任。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69995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