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1)[转帖]梁破:有一种悲伤也可以惟妙惟肖
有一种正确叫做政治正确,有一种主义叫做XX特色主义。这些东西名义上看上去像是正确或者主义的分支,但实际上是两码子事儿。之所以会被广泛承认,无外乎宣传的力量和不断地重复。宣传的力量可以武装任何陈述句成为真理,不断地重复可以让人群与其他信息隔离。信息的不对称造成谎言,信息的扭曲化解读生就谣言。用我们的话说,就是一个犯了不左即右的路线粗无,一个是别有用心。一般语境下的政治正确是指为了避免真实存在的或所谓的不公正的歧视而采用的变换另一种称呼的行为。政治正确的一个目的是用最“中立”的字眼,防止歧视或侵害任何人。例如为了避免出于种族、性别、性取向、身体残障、宗教或政治观点的不同而产生的歧视或不满。当然在二班同学那里,政治正确完全是另外一个含义,“做任何事(包括政治层面和非政治层面),都要保证意识形态本质符合执政党与政府的规定(所谓的“路线、方针、政策”)。”然而,究竟什么是“符合规定”,如何做到“符合规定”,一般没有明确的定义,不同时期的规定也不尽相同,甚至完全相反。如果要区别,很简单,看看我们的新闻标题关键字,包含了农民工、留守儿童、人妖、基佬、吸毒、洋人、日本鬼子、韩国棒子、汉奸、反动派等等,似乎也只有这些能够吸引我们的眼球。就连转上了国际舞台的二人转也以取笑智障、残废为主题。二班的同学只要上街,就能看到语录体系和我们蔚为壮观的条幅文化。“打击违法上访,维护社会稳定”“谁穷谁丢人”“谁与招商引资过不去,就是与XX人民过不去”“治安承包,一包就灵”当然,还包括几十年没换过的那个墙上的口号。口号文化的特点在于你无法反驳,因为逻辑错误也是个逻辑嘛,而且它还能解决问题,至少解决了某一个问题,至于有没有生出其他问题,那就另当别论了。比如,社会主义好;比如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XXX精神。这像是将一个人去掉了世俗的生活而单纯命令其精神,精神不会拉屎放屁,不会生病永远精力旺盛的像个机器,所以我们的电影中人物一定是高大全的,我们的组织一定是伟光正的。这种绝对也就滋生了绝对的愚昧,绝对的权力,绝对的全方位的管控。凤凰《冷暖人生》导演季业谈起母亲讲过的一个故事:76年毛死各地追悼会,她们厂开会时三鞠躬,前面一工友一鞠躬一个屁、一鞠躬一个屁,放了三个屁,大家想乐却都不敢,憋得是相当难受。继而由这个故事评论说,现在很多人根据电视上的痛哭流涕推断朝鲜人民对金正日饱含深情,别二了,在一个不哭可能坐牢、哭得好可以加官进爵的社会,你能怎样呢?是啊,你能怎么样呢?哈维尔说,生存的本质是倾向于多元多样和独立自治的,是转向人类自由和完善的……所以,生活在真实中是人类对外力强加的反抗……是人类争取重新获得责任的意识,是一种明明白白的道德行为。柏拉图曾经提到理想国应当以哲人为王,这个哲人指的就是完美的人。毫无疑问,金正日完美的简直是个神,这是符合宣传目的。罗尔斯认为,人们商量给予一个社会或一个组织里的不同角色的成员的正当对待时,最理想的方式是把大家聚集到一个幕布下,约定好每一个人都不知道自己将会在走出这个幕布后将在社会/组织里处于什么样的角色,然后大家讨论针对某一个角色大家应该如何对待他,无论是市长还是清洁工。这块幕布,罗尔斯称之为“无知之幕(Veil of ignorance)”那么,我们究竟该说时代已经过去一页,大幕已经开启一角,只不过演员们表演悲伤表演的惟妙惟肖还是该说他们其实已经自认为是“生活在真实中”,因为他们其实不知道那些只是统治者的谎言,他们也从不怀疑官方宣传的意识形态?哈维尔笔下提到已经进入“后极权”时期的捷克,人们已经不相信意识形态的谎言,只是因为恐惧,所以假装相信。捷克蔬果店经理贴上“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的标语,是因为他们虽然不相信这些表象,但他们知道不贴就会惹麻烦。当然也有更高明的,比如《<怎样当新闻记者>:关于自律的若干常规和制度》:新闻的自律,主要是在内部进行的。这本应该是一件自觉性很强的工作。但在新闻的体制建设中,也要注意建立健全一些常规性的制度,对新闻机构和新闻从业人员施以适当的约束,使之从对"他律"的强烈感受中建立起"自律"的习惯。从我国新闻采、编、发的现实情况来看,政治自律的加强主要通过三个环节上的制度建设:一是内签制度,二是外审制度;第三就是事后补救制度。可以等同与一切假装哭泣时的真理,以获得亿万人共一哭的纵做鬼也幸福的效果。http://www.my1510.cn/article.php?id=69499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