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12月31日星期六

(2006)[转帖]李吉诃德:“孔子和平奖”的终极遗憾

早知如此,2011年的“孔子和平奖”就应该颁给金正日将军。然而晚了,现在就连追认或补救的机会都失去了,作为评委兼“金粉”的孔庆东不免悔到肠青。往宽心里想,或许孔庆东们是盘算着在将军70大寿之际作为一份来自中国门徒义子们的贺礼贡奉?然而将军被永远钉在了69上,孔庆东们的遗憾也化成了永远。
  
  金正日足以获得“孔子和平奖”,理由自然是他对维护朝鲜半岛和平做出了“巨大贡献”,建立了“卓越功勋”。唯一的问题倒是已然拥有了数以百计“宇宙称号”的金正日会不会看上这个来自中国民间的物什。
  
  长久以来,孔子孔孙们只是在自己的地盘上弄鬼作祟,从不曾出过远门——所谓“道不行,乘桴浮于海”也不过牢骚赌誓而已。如今不同了,他们合计着要“走向世界”了。征候之一就是兴办什么“孔子学院”,既向世人展示中国人做成了孙子的幸福生活,又要教尚未成为孙子的外国人如何做成一个幸福的孙子。或许是语言以及天性的缘故,孔学出门的效果不甚理想,只是被人当作新鲜玩意儿,仿佛孩子们眼里的猴子,慢慢也就厌烦了;征候之二就是搞出了这个“孔子和平奖”。由一个不伦不类的机构,一些不三不四的人以及不土不洋的标准,再加上一座连获奖者自己也不明不白的奖杯,这就是所谓“国际奖”了。很像是奥拓披了一身奥迪,又挂了个法拉利备胎的样子。
  
  世界就是天下,我于是想到了两个与“天下”相关的句子:一是“滑天下之大稽”,二是“冒天下之大不韪”。
  
  滑稽的源头自然还在“孔子和平奖”本身的荒唐,配上孔庆东之类丑角参演,可不就成了滑稽的代言?我们无幸领略“颁奖盛典”的胜景,但据目击者称就是“由一个貌似流浪汉的男人将奖杯证书颁给了几位貌似应召女郎的俄国小姐”。公开的照片佐证了这种评价的真实,我也同样看不出这究竟是“孔子和平奖”还是“孔子选美奖”抑或“孔子应召奖”。有人将假文凭称为“野鸡大学”,将类似的颁奖称为“野鸡大奖”,可谓名副其实。
  
  世人皆知,中国近年来的评奖大多如此,不仅与所评的主旨相悖,就是结果也常令人感到意外。比如不久前名噪一时的“共和国脊梁奖”。按说“脊梁”之类关乎主干,至少该由“大脑”来评,标准也至少该是直立的吧?却不,偏是凭着“卤煮”们的口味,结果就是“脊梁”里既无英雄,也无义士,只有戏子,且戏子里又多是长于阿谀盗名之人,哪是什么“脊梁奖”,分明就是“媚骨奖”。
  
  再有前段时间出阁的什么“最透明”慈善基金会排名榜,中国红十字会居然名列第三。为什么是第三呢?大概是出于这样的考虑吧:第一为欺世,第二为盗名,第四以至第末大同小异,没有什么意义,只有放在第三较为妥当,既照顾了“对慈善事业走出低谷有所推动”的目的,又照顾了红十字会本身的现实需要——若再不“透明”一下,红十字不免就要变成黑十字了。
  
  转一个角度来看,中国的所谓“透明度”其实都是混沌至极限之后的结果,绝非本来的透明。所以也不妨说三鹿、双汇是最“透明”的企业,铁道部、地震局是最“透明”的机构,郭美美、干露露是最“透明”的人物……。至于红十字会,正因为郭美美剥掉了它的衣服,评其“透明”也就有了一定的道理。不久前红十字会购买万元电脑的事情又被披露出来,知情者贴出了发票证明,红十字会发布声明否认。依照通常的经验,凡否认的往往就是存在的,凡激烈否认的往往就是确实存在的。如此,红十字会还不算“透明”么?
  
  相比之下,“孔子和平奖”却连这点儿“道理”也挖掘不出,索性就是一个草台班子撺掇的一出滑稽闹剧,娱乐而已。去年他们想把连战搞成“娱乐头条”,连战不枉一位机敏的政客,没有上套儿。今年他们又瞄上了普京,普京更甚,只由手下的媒体称“这个奖一钱不值”。
  
  本来就是彼此彼此的事情,“孔子和平奖”可以执拗于送,连战普京也有权拒收。他们终归是有教养,再烦再怒也不会以孔庆东的法子叫骂“去你妈的孔,滚你妈的子,操你妈的奖!”。
  
  大凡半截的丑角总是自我感觉最好,据说孔子和平奖很有心VS诺贝尔和平奖。自然他们还未到想要一争高下的弱智,只是故意不同罢了。这倒也不失为一个噱头,正如孔庆东所说诺奖已然“变味”,言外之意只有孔奖才够“正宗”,才可以“体现中国人对和平的理解。”之前,诺奖授予美国总统,这次孔奖就要颁给俄国总理。为什么不对应着颁给俄国总统呢?这也正是孔孙们的“智慧”所在——他们的势利足以嗅出梅德韦杰夫不过一个“二当家”的。
  
  然而孔孙们的心机终于还是白费。之前如此,这次亦然,他们竟连“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祖训也忘掉了。别人不断拒绝,他们忘我派送,且“不亦乐乎”。
  
  所谓“不要脸”并非是将脸丢个一干二净,一丝不挂,不仅家里,而且海外;相反,所谓“不要脸”就是硬将一张丑脸摆在大家面前,说“我偏要送,我就要送,能奈我何?”
  
  连战的奖及奖金没有发出,留给了一个北京女孩儿。普京的奖及奖金也没有发出,留给了几个俄国女孩儿。不知道这些女孩儿与孔奖组委会究竟是什么关系,是否“自产自销”也未可知——这倒是个划算的买卖。
  
  自然,孔奖的含量并非全在娱乐与滑稽,多少还要有些“政治”的考虑。也正因此,她才又有了冒天下之大不韪的一面。
  
  普京再次谋任总统是一个危险的警号,他的作为既有违宪法,更违背民意。数十万民众的抗议证明了即便是经济改善、国力增强,也终归不能替代民主与自由。
  
  普京算是强人,但大约也还未到拿破仑的地步。拿破仑称帝,激怒了贝多芬,将“献给波拿巴”撕改成“英雄”,称“他也不过是一个凡夫俗子。”普京的现在与拿破仑的当时有一点相似,就是他“也要践踏人权,以逞其个人的野心”,尽管“皇帝”与“总统”的称号不甚相同。
  
  普梅的“二人转”实在是一场闹剧般的政治——普京做总统便提梅德韦杰夫做总理,梅德韦杰夫做总统便提普京做总理,现在两人又要掉个来做,就仿佛一对基友,将整个国家当成他们苟合的卧榻。
  
  以历史而言,俄罗斯从来不乏凶残怪诞的暴君独裁者,从伊凡雷帝到斯大林,从沙皇到前苏联领袖,无一不是无视规则践踏规则之徒,各国与俄交往的历史也无一不是一部灾难史。事实证明独裁者绝不可信,这已是公认的经验,普京露出的本相表明了他同是这个队列中的一员。
  
  普梅既然能合演“二人转”,既然能徇私舞弊,操纵选举,今后或随时的背信弃义又有何难?大多的人并不怀疑这点,也只有对独裁者有着强烈舔痔之志者才会对其大行谄媚。他们总有一种近乎太监般的观点,就是强主万不可少,哪怕是个暴君。仿佛惟此国家才能完整稳定,一施民主便会倾覆分裂一般。有什么事实可以证明么?
  
  倒有一个事实:孔孙等等就是不曾净身去势的太监。基于这样的基因,他们的追捧独裁者也就毫不奇怪了。
  
  然而“孔子和平奖”终归还是一个奇怪的奖项,不仅来路不明,而且去向也不明。于正常的荣誉与生命比较,它更像一个怪胎,且是习惯性流产的怪胎。第一胎如此,第二胎如此,若要明年保胎,我想只有一法,就是直颁给孔庆东本人,以表彰他的“一片奴心在夜壶”的“高风亮节”,这样也就稳妥了。
http://lijihede1794.blogchina.com/1232327.html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